嘉義縣布袋鹽田溼地是候鳥度冬重要棲息地,縣政府與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19日首度舉辦「布袋候鳥季元年─聽春語.看春羽」活動,期待在兼顧生態、養殖漁民生計和候鳥生活下,推動「候鳥經濟」,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甚至已規畫和社區合作,推騎腳踏車賞鳥,促進觀光。
布袋鹽田溼地占地300多公頃,已是台灣西岸重要生態廊道,過去曾觀測各式候鳥數量達4萬多隻,國際瀕危鳥種黑面琵鷺今年棲息數量也創新高,普查記錄最高峰為1429隻。嘉義縣長翁章梁說,2001年結束曬鹽後,鹽田範圍已成候鳥棲息場所,隨愈來愈多候鳥聚集,政府開始思考該以何種角度與鳥類共存,最終決定推動「候鳥經濟」。
翁章梁認為,賞鳥活動可以讓人對生態保護有更強的認識和責任感,甚至洗滌身心靈,未來會以專業角度推動,以不干預鳥類棲息為前提,推廣候鳥經濟。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管處長陳煜川說,布袋溼地由管理處負責經營、管理,溼地水位有高有低,水太多、鹽分淡化會導致魚蝦貝類死亡,但水質鹽化也不利鳥類覓食、魚蝦貝類生長,管理處與NGO組織、縣府水利局處合作,透過調控確保溼地水位正常。
陳煜川指出,雲嘉南管理處今年要推動「騎腳踏車漫遊溼地賞鳥」社區小旅行,帶動緩慢旅遊,而不是台61線快速移動,期待在永續旅遊核心價值上,取得養殖業、鳥類和生態間最大平衡點。
農業處透露,正規畫布袋鹽田溼地生態廊道營造計畫,會邀公、私部門相關單位提供整體構想,推動相關旅遊行程、友善賞鳥設施,強化布袋溼地觀光資源。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