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既有的規模為發展優勢

同為人口大國的印度,西方常拿來與中國發展相提並論。然中印後續發展最大的差異,在於印度缺乏完備的基礎建設,如交通、電力、教育三要素及完備的產業規模,印度仍有很大很大待改善的地方,但此刻的中國大陸,已具備以下領先全球,極為突出的規模,以之為基礎,可更上一層樓,簡列如下:

1.高鐵規模三.五萬公里,佔全世界三分二

2.物聯網經濟體系獨霸全球

3.4G設備佔全球二分之一,5G即將領頭開展

4.世界十大港口,七個在中國大陸,第一名在上海

5.歐亞大陸的中歐班列,到二○一八年已達八千班次,正在成長中

三、規模空前的新基礎建設,共計三大網(整理自大陸官方的資訊)

因應新冠疫情肆虐後,加速推動不同於鐵(路)公(路)基(礎)的新基礎建設,分信息網、交通網、能源網三大領域同步進行

(一)信息網:1.5G發展,尤重於5G基地站建設。2.大數據中心。3.人工智能產業發展。4.工業互聯網。

(二)交通網:1.城際高鐵。2.市區軌道交通。

(三)能源網:1.運輸:特高壓智能電網。2.供給:綠能、光電、風電及核電、天然氣供電。3.需求:新能源充電、氫燃料充氣站。

與其他國家發展相比,新基礎建設又是再一次「以一步到位」的規劃,超前布局,更要「彎道超車」,有領先群倫的宏圖大願,新基礎建設提供更具規模願景的發展優勢。

四、特有的民族文化、政治文化、治理績效

這將又是一篇大文章,在此僅以條列方式簡述於後:

(一)注重教育的文化,培育發展源源不絕的人才

(二)吃苦耐勞、說幹就幹、先幹了再說的勤奮民族性。抓住契機,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事業。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不論中、港、台、澳,海外華人華僑、新加坡,都擁有中華民族基因的拚搏精神。

(三)以民為本,民本主義影響下的政治文化,政府當火車頭帶動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理念。精準扶貧,全面發展。

(四)政局穩定有利發展。特有的人才選拔體制,菁英治理。想做就論證,論證之後就規劃,規劃之後再論證,論證過後說幹就幹,幹了就要拿出成果、效率,舉世公認。

(五)中國獨有的層層官員考核制,尤其鄉鎮、縣市、省市各級領導幹部,以治理的經濟成長績效,加上貫徹落實中央政策為指標。達標者升官,反之下崗或降級懲處。這是民選官員所欠缺的官場特質。

唯有能掌握中國大陸,快速變遷成長的特色,才不會被過往的認知經驗所左右。不是看過去,而是認知現在、認知當下,展望未來。如自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人口已超越改革開放前的人口。套句台灣的用語是:新人類,新新人類早已超過LKK(老人家)的人口。

看中國必須更關注,一九七九年之後的世代,他們沒有悲愴歷史的情懷,有的是不斷感受成長進步的民族自豪感。人口換代了,經濟上的產品、行銷當然要轉型,政治治理也要與時俱進。台灣對大陸的看法,更需要務實的改變了。

與時俱進看大陸是太重要的課題了。

中國發展有說不完的故事,美好成功的事實,不代表過程中不存在挫折、失敗、醜陋與不美好。藉之做為大陸、也是台灣勿蹈錯誤,再入陷阱的警惕,卻不是台灣用來自我阿Q,不願面對大陸成長真相的藉口。一個嶄新蓄勢再出發的中國大陸,台灣也必須重新以不同以往,不受政治偏見侷促的新視野,重新再認識中國。這才是台灣的機會!(系列完)

(系列完)

#史話 #李勝峯 #台灣 #大陸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