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參謀總長陳寶餘甫上任即在公開場合提示,國軍作戰指導須確依「濱海決勝」、「灘岸殲敵」作為建軍原則,外界認為這是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主張的「整體防衛構想」之「復活」,令人錯愕。

「濱海決勝」並非軍用術語,「濱海」為靠近海邊;沿海的意思。而海島防衛作戰成功之要件,在於充分的準備,尤其戰場經營的良窳關係戰力是否能夠發揮,台灣本島四週沿海灘岸均有鋼筋混凝土的永久性工事碉堡,但因年久失修且受海水侵蝕,大多失去抵抗的作用,未來在面對共軍突擊登陸初期,如何支撐「濱海決勝」作戰指導?

另國軍可能並未充分理解共軍擁有俄製S-400防空飛彈的戰略意涵。俄製S-400防空飛彈射程400公里,我方空軍戰機自跑道起飛至30公尺高度即會遭其鎖定、擊落,一個飛彈營可涵蓋三分之一的台島空域,三個飛彈營即能完全覆蓋台島空域。換言之,共軍S-400防空飛彈、中短程彈道飛彈、東風10號巡弋飛彈及衛士遠程火箭砲,已對國軍形成系統化的反制空作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國軍幾無空優,遑論制海權,又如何落實「灘岸殲敵」作戰構想?

職是之故,國軍未來地面部隊,有必要朝快速反應空中打擊兵力轉型,且輔以飄忽不定、突然襲擊的城鎮作戰方式,誘敵深入都會區分割兵力,逐次各個擊滅敵軍。城鎮作戰為特定地形上的戰鬥,亦能有效抵銷共軍的海、空優勢。尤其是台灣本島各地區樓房多為5層樓以上之建築物,且樓房之間巷道狹窄,共軍登陸之戰車火砲仰角受限,一旦進入巷道即無法迴轉車身,極易被埋伏在樓房頂端及地下室之我軍狙擊,而遭到極大的戰損,進而摧破共軍陸戰奪台的企圖。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共軍 #濱海 #國軍 #作戰 #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