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項民調結果觀察,12月18日舉行的四項公投案,通過機率最高的是反萊豬公投,不通過機率最高的是核四公投。近日,馬英九前總統出席「用過核廢料處理論壇」時指出,新北市長侯友宜及宜蘭縣長林姿妙,因為不瞭解核廢料的處理過程,所以才反對核四。

面對外界對當年做出封存核四決策的質疑,馬總統則解釋,封存的目的是等到未來有適當時機,再重新啟封,而現在應該是時候重啟了。只是,很多藍營支持者們感慨,倘若當年馬英九不要屈服於民進黨壓力,讓核四順利商轉,老早就沒有現在的困境了。

在台灣,核四不是能源問題,而是政治問題。2014年4月,馬英九做出「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只安檢,安檢後封存;二號機全部停工」的決策,表面上是說為下一代保留選擇權;但實際上,卻是抵擋不住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發起的反核四絕食運動壓力。現在,馬英九出面說該是時候重啟核四,公信力大打折扣。

新北市長侯友宜及宜蘭縣長林姿妙,明年都要挑戰連任,如果兩位縣市長都表態重啟核四,在可能流失中間選民的疑慮下,只憑藍軍死忠支持者力挺,外加綠營及1450網軍渲染攻擊,明年也差不多不用選了。

反核是民進黨的神主牌,要民進黨在執政期間重啟核四,簡直會要了民進黨的命。因此,民進黨府院黨聯手,大動作宣講公投「四個不同意」,實際上就是要以核四公投作為主戰場,號召民眾不同意核四重啟,夾帶其他三項公投案也不同意。

反觀國民黨內,連朱立倫主席都切割核四公投,聲稱重啟核四公投非國民黨所提,但會協助與尊重。朱立倫此舉形同開放投票,支持者想投同意票或不同意票都尊重。而身兼民眾黨主席及台北市長的柯文哲,則明確表示反對重啟核四公投。

在朝野政黨領袖幾乎沒人表態同意的情況下,核四公投要通過的機率,可以說微乎其微。只是,這樣的結果,不禁讓人感嘆,台灣的政黨及政治人物,都將核四視為政治議題攻防,完全忽視核四的根本,是台灣能源配置的議題。

卸任後的馬英九,從台灣能源配置的缺失,以及國際能源趨勢等角度,提出以核養綠、以核減碳、支持綠色核能等主張。講得很好,但是,這些論點為何不能在8年執政時期講出來呢?為何當年一個林義雄絕食,就迫使馬英九打了退堂鼓,更直接宣布封存核四,當年的馬英九,不也是把核四當成政治議題在攻防。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展現的是勇者無懼的氣魄。核四前廠長王伯輝的論述,雖然獲得外界大力讚賞,但也受到民進黨上下、側翼團體及1450網軍等圍剿,壓力與批評排山倒海而來,但是,王廠長一句「對的事,我仍勇敢面對!」相較於當年做出封存核四決策的馬英九,高下立判。(作者為政治觀察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核四 #馬英九 #民進黨 #核四公投 #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