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挺台」變本加厲,民進黨「抗中」走火入魔,2021年的台海局勢風高浪急,兩岸關係險象環生。我們之所以能有驚無險邁入2022年,大陸的戰略定力與耐心不可或缺。相較口口聲聲「不挑釁,不冒進」的蔡政府,穩紮穩打的大陸才是兩岸關係的穩定器。

儘管過去的1年北京「遏獨」也是摩拳擦掌,但從習近平的一系列對台喊話到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在在證明大陸對台政策並沒有因為風險挑戰自亂陣腳,而是穩字當頭。國台辦發言人在2021年年終發布會上重申,「我們堅信我們握有主導權和主動權,我們的政策非常清楚,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既然大陸自信掌握主導權和主動權,那麼面對美國或者民進黨的挑釁就可以從容不迫,謀定而後動。比如,去年華府不顧北京的一再警告,連續派出軍機起降台灣,大陸除了照本宣科提出抗議,解放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方面,美國加碼台灣牌固然挑戰了大陸的底線,但也為解放軍加快備戰和軍機繞台常態化增加了合法性。另一方面,大陸並沒有在一些鷹派的鼓動下派出軍機直接飛越台灣島上空,因為那樣做只會火上澆油,給美台深化軍事合作提供口實。

再比如,蔡英文在去年的「雙十」講話中首次拋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大陸的反應有理有利有節。一方面,國台辦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痛斥蔡英文「雙十」講話是鼓吹「台獨」、煽動對立、割裂歷史、扭曲事實,特別是「互不隸屬」一說就是赤裸裸地販賣「兩國論」。

另一方面,大陸並沒有氣急敗壞,掀起一輪文攻武嚇的新高潮,而是採取了相對的冷處理。在北京看來,民進黨想分裂中國純屬蚍蜉撼樹,蔡英文的講話更多是一種「台獨」話術,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美國也不會認同民進黨單方面改變現狀。如果大陸大張旗鼓回擊新「兩國論」,恰恰中了民進黨的圈套,證明兩岸關係的主動權在民進黨和蔡英文手裡。畢竟,「紅線」在哪裡?何時採取何種「斷然措施」?這些都是北京說了算的。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中共高層的戰略定力與耐心。煽動悲觀、急躁和激進情緒的網友往往高估了「台獨」的能量和美國「挺台」的意志。藍綠基本盤早已翻轉,但民進黨還是只敢「嘴炮台獨」,因為主流民意不支持真「台獨」,更不希望兩岸兵戎相見。美台關係看似如膠似漆,天花板也已顯現。大陸敢於穩坐釣魚台,就是看穿了民進黨和美國的色厲內荏。

「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根據習近平的上述判斷,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也已經不可逆轉。因此大陸更加要有定力與耐心去化解兩岸分歧,推進融合發展,爭取台灣人民的理解與支持。至於民進黨和美國,戰術上不斷用小動作騷擾大陸,但在戰略上已經難以改變兩岸關係的走勢。

#時論廣場 #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