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以碩、博士學位漂白、鍍金的事,層出不窮,但除了李眉蓁的事件外,幾乎都嘈嘈嚷嚷一陣子之後,隨著選舉的結束,就逐漸為人所淡忘,也沒有人有興趣具體去追根究底,「炒學歷」儼然就成了選舉的固定「儀式」,非走個一遭不可,這不僅僅是選舉的墮落,更是學界的恥辱。

日前一位署名「翁達瑞」的學者,公開撰文指稱柯志恩的論涉嫌「自我抄襲」、「一稿多投」,引發了新近的一場風波;先是王鴻薇出面召開記者會,揭發林智堅2008年中華大學的碩論,抄襲了竹科管理局研究報告;緊接著,媒體人黃揚明、學者杜震華,亦出面指證林智堅2017年台大國發所的碩論,涉嫌抄襲了其學長余正煌2016年的論文。由於當事人柯志恩與林智堅都是年底選舉舉足輕重的人物,非當初的李眉蓁可比,尤其是林智堅為民進黨的明日之星,而其業師又是赫赫有名的國安局長陳明通,兩案齊發,更引人矚目,一時之間各個言論平台風起雲湧,熱鬧非凡。

就台灣選戰的策略而言,將對手的可能弊端往死命裡打,已是公認的共同手段,見怪而不怪了。學術抄襲,涉及到政治人物的誠信問題,當然就等於授人以柄,難以迴避了。

這些針對著對手學歷而發的質疑,往往是具有強大殺傷力的,即便是理據不足、模糊影響,也同樣會掀起不小波瀾,而如若是證據確鑿,那大概就是命中要害,注定其敗選的命運,且可能吃上官司,將一生蒙上污點了。

學歷問題之所以會引發關注,主要還是台灣的文憑主義作祟,社會上既極端重視學歷,許多政治人物當然也就會想方設法,無論如何也要去混出一個文憑,鍍一個金,才能獲得選民的認可了。但這些政治人物,平常忙於選民服務、飲宴剪彩、拉攏關係,哪可能有多餘的閒暇靜下來讀書、聽課,甚至撰寫論文?因此,大段小段、全篇論文抄襲,甚至倩人代筆的情事,也時有所聞。

但是,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審查」這一關。台灣學界對碩、博士論文審查之寬鬆,是相當駭人聽聞的,只要學生敢於提交論文,基本上是鮮少不會通過的,即便寫得再爛、抄得再凶,口考委員基於護航心態、人情壓力或是敷衍了事、通同舞弊,也就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蒙混過關了。尤其是自所謂的「在職專班」碩士班成立後,這種現象更為普遍,早就形成「學界之瘤」了。

依照各校的碩、博士取得程序,其實都有相當嚴格的「把關」要求,通常除了指導教授外,都必須最少有一位校外的審查委員,共是3〜5人,針對碩論作實質的審查。但是,首先是由於教育部對碩、博士論文的指導、審查待遇,微薄到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而且近30年未有調整。指導費用,從收於門下開始,到其順利畢業,少則一、二年,多則長達5年,而總共的待遇,不過在5000元左右,而且若是沒能畢業,則連一毛錢都拿不到;至於審查費用,則是1000到1500之間,理工、商管的論文通常排得寬疏,且不過寥寥三萬多字,尚可以較輕鬆看完,而人文學科則最少10萬字起跳,甚至有多達40萬字以上的,厚厚實實,宛如磚頭般,可也卻是「不同工而同酬」,這就難免讓許多未能堅守學術原則的審查者,以敷衍草率的態度應對,即便出現抄襲的現象,也無法真正察覺。

其次,審查委員的遴聘,雖說由系所圈定,但指導教授可以「推薦」數人,而將親信好友排在前列,因此可以說只要指導教授願意讓門生過關,幾乎是沒有不能如願的。於是,這就造成了許多教授視指導、審查為畏途,寧可不收學生、不做口考委員,這就便宜了許多的名師,廣開方便之門,大肆招攬門人子弟,尤其特喜招收政、商兩界的要角,不但形成學閥,更可以為其未來的政治前途鋪路。以陳明通為例,教學20餘年,指導學生達173位,不僅廣布門人子弟,其中更不少是炙手可熱的綠營要角。政治人物藉「洗學歷」以「鍍金」,學者則藉政治人物厚植勢力、廣布人脈,互利互用,政學勾結,沆瀣一氣,而皆大歡喜,至於所謂的「學術尊嚴」,當然就不在顧惜之列了。

學位本是名器,而不少人卻偏偏視名器為鑽營弄權、譁眾取寵的工具,學風焉得不敗壞,學術焉能不沉淪?

毫無疑問地,整個學術的墮落,關鍵就在「審查」一關,審查不力,使夤緣者可以取巧而得,遂形成「博士滿街走,碩士賤如狗」的現象,明明是濫竽,也可堂堂皇皇以「學位」驕人,進一步於政途、仕途上平步青雲,乃形成學界的毒瘤。

指導教授原來應是最重要的,也是第一個把關者,如若水準不足、程度太差的,就應該不允許他提出論文。但是,教育部對指導學生的人數並未訂有上限,招收學生一多,就難免心分力散,未能嚴加督導。以陳明通為例,2018年出任陸委會主委,而當年碩士畢業學生人數高達14位,而2020年則有13位,我們很難想像,陳明通在政務繁忙之際,如何可以分心與學生作指導、討論、交流、細看論文?因此,為防止流弊起見,應該嚴格訂出指導教授每年收受學生的上限,以免濫收濫放,形同買賣文憑。

其次,教育部應該通令各研究所,在學生正式畢業之前,論文必須通過「查重率」的檢驗,各系所可自訂標準,從10%〜30%不等。同時,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除了涉及到智慧財產權的顧慮,可以提出免於公開的申請,但亦須訂有年限,其餘的一律要求上網公開,俾能由各界加以檢驗。

最後,為了保證論文的品質,防杜濫惡、抄襲的論文出現,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都必須以「連坐」方法,以示負責,凡日後被檢舉屬實的抄襲作品,都必須負有督導不周、違背職務的咎責,至於如何論處,可由各系所以公約訂出。

當然,相對的壓力,也即將移轉到教授身上,既必須承擔起如此的重責,則其報酬就應相應提高,以目前行之30年以上,微薄到連童工都不如的待遇,很明顯是無濟於事的。

學風敗壞,是社會人心澆薄、偽詐遍生的前兆,政學交相勾串之弊,早已形成大患,如果不能大刀闊斧加以改革,爛桃爛李遍天下,這個國家還會有什麼前途可言?在此,我主張針對所有的政治人物,無分藍綠、不論黨派,凡欲接受政府官職或參與選舉者,都必須在學歷這一關卡上,從嚴加以審核。從政可以不論學歷,但不可不論誠信,這是最根本的原則。(作者為退休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論文 #審查 #學歷 #政治人物 #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