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的紋面讓人印象深刻,泛泰雅族系的紋面文化是台灣原住民刺紋文化中最著名的。其實南台灣的排灣族及魯凱族也有紋手及紋身文化;目前有一群年輕人決心將祖先紋樣刺在身上手上,希望保存文化印記。
根據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出版的《排灣族佳興部落手紋圖錄》指出,女子紋在手背、手腕兩側及內側,男子則紋在後背、手臂及胸部。紋樣代表了階級及家族關係,男性紋樣亦會展現戰功、英勇事蹟等。
屏東春日鄉古華部落27歲的周凱尉出身頭目家族,2年多前花了8天時間,在雙臂及胸口上紋身。他說,雙臂上有百步蛇紋,仿齒紋象徵一格一格的田地,波形紋象徵河川,代表頭目掌管部落山川土地;胸口的人形紋則是家族圖紋,專屬於頭目家族。
周凱尉說,他為了學雕刻上網蒐尋傳統圖紋,發現台東金峰鄉新興村宋海華,以排灣族傳統「拍刺」方法為族人紋身。因奶奶媽媽都有紋手,他認為文化必須傳承,雖然有長輩認為他太年輕未來可能後悔,要他結婚後再紋,但他仍毅然決然紋身。
他說,宋海華非常嚴謹,並非來者不拒,不斷詢問相關細節,經審核研究後,確定其身份和圖紋相符,才願意幫他紋。紋身之後,常有陌生人詢問,他也很樂意解釋圖紋的意義,讓更多人認識排灣族文化。
37歲的祖祖樂之前在紐西蘭讀書時,發現毛利族同學都有紋身,回到台灣後,決定在手上紋上魯凱族外公的家族手紋。因家族紋樣沒留下資料,只有一些模糊的照片,她進行半年田調,憑著耆老的印象手繪出來,才順利完成美麗的手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