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民眾不滿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提出的年卡用戶必須刷臉入園而延伸的大陸「人臉識別第一案」近日進行了二審,再次使「刷臉」話題進入到大眾視野,反映出人臉識別在日常使用中出現很大爭議與警惕。近日新京智庫對78款熱門App進行了測評後發現,有67款支持人臉識別,但其中卻有46.27%的App沒有明確的人臉識別使用協議,在人臉識別功能中沒有徵求用戶同意。
據《新京報》報導,新京智庫通過調查發現,在商場、景區、社區、辦公樓以及政務機構不同程度存在人臉識別技術濫用的現象。
像是不久前引起大陸網路熱議「購房者戴頭盔到售樓處看房」事件,就是因為不少售樓處安裝了監視器,售房人員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殺熟」,導致對購房者實行價格歧視。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隱私政策裡雖然包含採集人臉識別等資訊,但評測中95.52%的App並未在形式上加以突出,讓使用者清晰意識到人臉資訊等生物識別資訊被採集,而是將「人臉資訊」與姓名等一般個人資訊混淆。
例如在中國建設銀行App《隱私政策》的資訊收集內容中,提到如果拒絕提供這些資訊,可能無法開通電子銀行或無法正常使用服務。可見該銀行將生物識別資訊與個人其他一般資訊都並列在一起強制收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