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科院證實 正在研製未來戰機

台灣正在研製新戰機,但美國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個壞主意。

《富比士》(Forbes)雜誌網19日的分析指出,萬一對岸發動攻擊,台灣空軍可能撐過不過砲火猛烈的最初幾分鐘。解放軍可能會發射數以千計火箭砲和巡弋飛彈,轟炸台灣空軍基地。任何成功起飛的台灣空軍戰機,都可能在空中面臨可怕的攻擊。而中方能出動的戰機,要比台灣多出數百架。

正由於那些原因,部分專家提議,台北該採取不同的方式來防禦領空。他們說,有鑑於中方經濟力遠超過台灣,台灣不可能以戰機對戰機的方式抵禦,與其這樣,不如善用「不對稱優勢」。

他們建議部署長程飛彈轟炸對岸機場,在山區隱藏地對空飛彈砲兵連,並部署大批無人機。然而,台北似乎打定主意,就算開戰時可能撐不了多久,仍要出動戰機迎戰。台灣砸了數十億計美元採購新型F-16,還打造了自家設計的輕型戰機,甚至要逐步自製未來戰機。

這些花費可能總計高達120億美元(約3378億台幣),要是台灣真的打造未來戰機,還可能要再花數十億美元。

目前中華民國空軍約有300架戰機,其中有數十架F-5,約100架F-16A,近50架「幻象2000」(Mirage-2000)戰機,還有約100架自製的F-CK-1「經國」號戰機。此外,台灣還有100架訓練用戰機,但遭遇緊急狀況時,也能執行戰鬥任務。

而台灣氣候潮濕,機隊又已逐漸老舊,經常面臨鏽蝕的問題。為了更新機隊,台北2020年和華府簽下80億美元(約2252億台幣)合約,以採購66架新型F-16V戰機。另一方面,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將協助台灣國營漢翔航空工業升級舊型的F-16A,讓它們符合新標準。

同時漢翔正在打造至少66架AT-5「勇鷹」高教機,它雖以F-CK-1為基礎,但體型略大,內部空間也更寬敞,並號稱最大特色就是大量使用複合材料。然而,它所使用的美國F124發動機缺乏後燃器,而這可能會限制它在戰時的實用性。

中科院正負責相關設計,而漢翔將打造這款新戰機。據中科院長張忠誠說,戰機設計案,還有以F124為基礎升級而成的F125XX新發動機第一階段製造,應該都能在2024年結案。

分析指出,雖然目前還不確定,台灣的新戰機可能會是甚麼模樣,但台灣空軍對自家戰機設計採取了進化法。如今F-16V正汰換F-16A,而「勇鷹」則以「經國」號為基礎。中科院為了降低成本與風險,可能進一步發展「經國」號,改良它的感測器和飛控系統,並換上F-125XX發動機。

不過,外洩的文件顯示,台灣設計人員想要下一代戰機有新式機翼。2016年時,網上流傳中華民國空軍簡報的螢幕截圖顯示,它結合了「經國」號的機頭和駕駛艙,但擁有類似「幻象2000」的無尾三角翼。

而分析認為,三角翼雖能提升新戰機的航程與機動性,但無疑比較昂貴,對中科院來說,也比較難打造。然而,多砸數十億美元研發新戰機,一旦戰爭爆發時,卻可能還來不及起飛,5分鐘就在陸上被炸毀——值得嗎?

文章來源:Taiwan Is Developing A New Fighter Jet—It Might Last Minutes In A War With China
#F-16 #台灣 #國造 #戰機 #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