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學生洪偉倚在瑞士聖嘉倫國際技能競賽拿到金牌,是台灣40多年來在此競賽中拿到的第一面、也是至今唯一一面的模具類金牌獎。這項榮譽的背後推手,是一位來自南部偏鄉學校,旗山農工老師楊淋貴。
年輕時的楊淋貴也曾在國際技能競賽中獲得銅牌肯定,他因此保送師範大學,進入旗山農工,為國家培育更多技職人才努力。從師以來,楊淋貴始終懷抱著「於國際技能競賽中為國人奪下金牌,讓中華民國國旗為世人所見」的夢想,而這份夢想,他的學生做到了。
不只如此,楊淋貴更為國家培育出多達7屆的模具職類國手,在國際技能競賽中大放異彩;並透過各種競賽,成功幫助17位同學獲得國立大學保送。他說:「偏鄉學校的孩子,大多來自單親或弱勢家庭,升學意願不高,需要為他們培養一項專業技能,讓他們未來能夠憑藉著這份技能,順利就業或就學,改善家庭經濟,改變自我命運。」
楊淋貴從技能著手幫助孩子,輔導參加技能檢定;而技術表現突出的學生,若有意願,就鼓勵他們參加選手培訓。參加選手培訓,代表得付出時間接受艱苦的訓練,無分假日或夜晚;楊淋貴為了訓練選手,每天10點後才回家,假日放著自己的孩子不陪,都在陪別人孩子,而這樣的生活,他已經過了至少22年。
不過,高中階段的孩子,並不容易接受管教,「有的孩子,會磨你的心」。他感嘆,特別是機械專科要求精密度,有的學生無法接受高標準的要求,容易反彈或唱反調。「老師需要調整自己!」楊淋貴不求學生馬上改變,反讓自己變更策略以適應學生。
他也舉「一萬小時定律」說,要達到專業頂尖人才的門檻,需要一萬小時的辛勤練習,成功之神才會來敲門;但是敲了門,也不代表人生從此一帆風順,「比賽贏了,人生就贏了嗎?」身經百戰的楊淋貴,從競賽中獲得的人生智慧,幫助年輕孩子們勇敢面對挑戰,以及迎面而來的成功,或者失敗。他最近被教育部選為教育家人物典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