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短缺自疫情以來已持續1年多,汽車製造商受到嚴重衝擊,被迫以減產應對,但對車用晶片的影響似乎將到頭了,經濟學家指出,台灣半導體企業正為汽車量身訂製晶片,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料將獲得緩解,但電子消費產品的晶片短缺仍未緩解,這可能會延誤新型智慧手機的出貨。

新冠疫情自去年年初爆發,帶動宅經濟需求攀升,居家辦公推升電子消費產品需求激增,致使全球晶片供需失衡,導致汽車製造商、電子消費產品等多項產業飽受「晶荒」之苦,而受到晶片需求的提振,也刺激半導體產業營收和獲利屢創新高。

《路透》報導,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在路透全球市場論壇上表示,車用晶片供需緊繃持續已久,但由於大陸將承接部分台灣無法滿足的生產需求,預料車用晶片的供應很快就會獲得緩解。

彭藹嬈指出,台灣半導體企業正為汽車量身訂製晶片,車用晶片長達1年的短缺危機也將宣告解除,但電子消費產品晶片短缺的問題仍未緩解,可能將延誤新型智慧手機的出貨,「就連加密貨幣礦工也在設法循環使用二手晶片,這代表著短缺的情形並沒有完全改善」。

阿汗半導體公司(AKHAN Semiconductor)創辦人Adam Khan保守估計,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晶片供應緊繃可能將一直持續到2022年第二季;晶片新創公司Cerebras Systems執行長Andrew Feldman也透露,有供應商的晶片和相關零組件交貨週期最久要到32周。

而這晶片短缺也對半導體企業的獲利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市場調查機構VLSI Research執行長Dan Hutcheson預估,晶片企業在2021年的成長將高達21%至25%,為2010年來最好的表現。

#全球 #晶片 #車用晶片 #晶片短缺 #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