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農業缺工問題,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今年再度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爭取計畫,輔導方舟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蔬菜機械代耕團」,除招募對農業有興趣的青年加入並受訓成為農耕士外,更導入適用的農機具輔助,推出「人機一體」的專業代耕服務,為青年從農開創一條全新的產業方向,也為人力逐漸缺乏的未來預做準備。
為舒緩農業缺工,高雄市政府自2017年起便積極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大樹、六龜、燕巢、美濃陸續成立農業技術團、番石榴專業團以及執行兼職農務人力派遣計畫,培養專業人力以勝任季節性、專業性的農務需求,再透過農業局所創建的「好農無限+」媒合平台號召大學生投入初階的農務工作。
農業局長張清榮表示,高雄已有執行農業技術團將近4年的經驗,深刻明白除了補充人力外,輔導生產模式轉型並逐步導入機械化才是面對缺工的長久之計,因此今年再向農委會爭取計畫,於高市成立「蔬菜機械代耕團」,將「人機一體」的專業服務模式導入梓官、彌陀、路竹、阿蓮區等主要蔬菜產區。
高雄市葉菜產區目前多以傳統撒播種子方式種植,雖然初期種植較省工,但在雜草管理、病蟲害防治及後續梳苗作業上,反而需投入更多人力成本,因此,「蔬菜機械代耕團」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導入省工省力的機械化移植作業,降低初期病蟲害影響,且將蔬菜於田間的生長期從大約30天縮短至16天,讓農民搶得出菜先機。
農業局表示,方舟農業生產合作社是由曾經登上TED舞台演講的博士農夫李法憲號召組成,社員耕種作物包含葉菜類、水稻雜糧類、根莖類、小黃瓜等,李法憲說,當初成立的目的,是希望能夠為農村帶來「改變」,面對未來全球缺工的情況,在耕作模式與思維上必須提早改變,因此欣然接下了成立代耕團隊的重擔。
方舟合作社也長期透過「好農無限+」媒合平台招募人員,希望找到對農業有興趣的年輕人一起為產業打拼,機械代耕團也透過平台找到了3位剛畢業年輕人加入,其中最年輕是剛從高雄科技大學畢業的22歲蘇俐瑄,蘇俐瑄表示,大三時便開始透過「好農無限+」找農場打工機會,沒想到就此愛上農業工作,之後也持續至李法憲農場打工,因為認同農場的理念及喜歡農業的生活,知道有成為農耕士的機會就決定投入嘗試,希望能夠把興趣與工作結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