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動「技職校院專業科目或技術科目教師任教每滿6年應到業界研習至少半年」政策,有教師表示,他到業界研習1年收穫多,對教學及研究都有很大幫助;不過全國私校工會認為,這項政策被許多私校濫用作為懲罰或不續聘教師的手段。

為讓技職校院教師教給學生符合業界需求的知識及技能, 教育部依《技職教育法》從2015年11月20日起實施「技職校院專業科目或技術科目教師任教每滿6年應到業界研習或研究至少半年」政策,第一批適用對象1萬1914人,應在6年內、即今年11月20日前完成。

教育部統計,至109學年上學期,第一批政策適用對象,「已完成」計1萬0234人(85.9%)、「進行中」1028人(8.63%)、「未啟動」652人(5.47%),也就是還有14.1%尚未完成。教育部表示,這項政策將持續推動,未在期限內完成研習或研究的教師,學校得於相關規定規範或於教師聘約協議。

龍華科大化工與材料系教授李九龍,以前本就與某家陽極處理公司有互動,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前往研習,主要擔任顧問工作。在這1年時間,他依規定每周回學校至少教1節課,僅領底薪,無法繼續教的課程由學校找其他教師代課,教育部會補助鐘點費。他在業界研習,也有領薪水。

李九龍指出,他前往研習的這家公司主要做「表面處理」業務(如為鋁門窗表面除鏽),工作人員會接觸酸、鹼等化學物質,因此工安相當重要。他在這樣的公司研習,提供自己建議,也更深入瞭解公司運作。回到學校,他教學內容更與業界結合,同時也產生一些新想法,可以成為未來研究的題目。

不過李九龍說,技職校院教師要到業界研習,必須之前跟業界就有所互動,「你對業界有幫助,人家才會讓你來」。如果一個平常跟業界沒有互動的教師,硬要他去研習,對教師及業界都是為難。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說,這項政策立意看似良善,但執行面問題重重,基層教師大多反應不佳,認為不能確實提升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只是徒增教師負擔,甚至已被許多私校濫用作為懲罰或不續聘教師的手段。

尤榮輝表示,從數字來看,雖然有高達85.9%教師已完成法定要求,但實質運作內涵及成效如何,恐怕是不能說的祕密。此項政策實施已6年,是否達到縮小產學落差目的,結果應不樂觀。

尤榮輝強調,政府若以為透過法律強制規定,或只須編預算補助就可提升技職教師專業素養,是太過天真也是自欺欺人。他要求教育部,在輔導制度及支持系統未完善建立前,應禁止學校濫用這項制度懲罰教師或剝奪教師工作權。

#教師 #業界 #研習 #學校 #技職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