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民教育法」母法授權台中市公立國民中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實施要點,修正迄今逾7年,各明星小學擠破頭的現象始終未改善。市議員鄭功進8日質詢說,每年都接獲很多特殊境遇家庭陳情個案,小一新生孩童受教權不應因父母「設籍先後」有差別待遇。

教育局表示,依據國民教育法制訂「臺中市國民中小學新生入學實施要點規定」,新生入學以「設籍」並「實際居住」於學區內的學齡學生為對象。針對學生數超額的學校,入學新生由學校依設籍先後分發至額滿為止,其餘由原校協調免遷戶籍轉介至鄰近學校就讀,被轉介的學校如未滿額不得拒收。教育局為解決南區樹義國小滿額問題,規劃興建樹德國小,預計111學年度招生。

台中市議會教育文化委員會8日業務質詢,市議員林祈烽、鄭功進、陳政顯等關心熱門學校就學問題提出質詢。鄭功進說,以南區樹義國小為例,連續4年都有近百位戶政系統上,符合學區入學資格的新生必須想辦法自己找學校。陳政顯指出,學區的畫分應審慎思考。

鄭功進指出,目前台中市公立小學所依循的設籍優先入學機制,固然有其歷史背景,但面對小一新生孩童受教權,依憲法層次真的有落實保障國民居住遷徙自由,怎麼會讓父母居住遷徙的自由去影響孩子就近入學權益?市府的相關單位,或許可以啟動一個I-Voting機制,重新檢討相關規定調整改善的可行性。

鄭功進表示,既然各公立小學新生入學機制,幾乎都有專案入學方案,特別是針對經濟上相對弱勢的中、低收入戶、隔代教養等其他特殊境遇需求的學童,也應一併納入專案入學的通盤考量,走出設籍本位的辦學精神,才能真正落實保障「機會均等」的下一代受教權。

有關是否可改為抽籤入學,教育局表示,由於國小教育階段是依據學區入學,與公幼跨區申請並以抽籤入學方式有所不同,未來國小新生入學是否比照公幼以抽籤方式決定尚需審慎評估。

楊振昇強調,經「台中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鑑定通過的特殊需求學生,則依相關規定安置就讀;至於其他特殊境遇學生,也必須兼顧在地居民孩子就學權益,目前已規劃在鄰近地區新設學校,增加南區國小招生能量,滿足孩子的就學需求。

#入學 #學校 #設籍 #就學 #新生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