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駐泰代李應元11日不敵壺腹癌病逝,享壽68歲,國內醫師曾指出壺腹癌較為罕見,加上腫瘤生長位置也會影響診斷結果,若腫瘤堵住膽管或胰管,就會出現黃疸症狀,若堵塞現象不嚴重,確實難以察覺,發現時已經是末期。
台北榮民總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俊穎表示,「壺腹」位在膽管和胰管相會進入十二指腸的交界處,當膽管進入十二指腸的括約肌長出腫瘤,就是壺腹癌。
吳俊穎解釋,壺腹是「交通要塞」,就像許多道路交會的圓環,一旦腫瘤阻塞膽管和胰管,膽汁淤積無法流入十二指腸,就會出現黃疸症狀,包括皮膚和眼白變黃、小便顏色變深、糞便顏色灰白,也可能胃口不佳、體重下降。
淤積的膽汁可能引發感染,不出半個月會出現發燒、上腹痛,若是胰管也被堵塞,少部分患者可能併發胰臟炎,出現腹痛、噁心、想吐等症狀,末期患者還可能引起腸道出血。
吳俊穎建議,6、70歲以上長者可以每隔幾年固定接受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如果發現膽管變粗,可以進一步做膽管鏡或核磁共振檢查,及早在還未出現症狀前就發現腫瘤,盡早摘除,一旦出現症狀則要盡快就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