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二期稻作休耕問題,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積極輔導農民轉種雜糧,並透過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擴大國產雜糧產銷履歷驗證面積,17日舉辦成果發表,協助推動此政策的前台中市長林佳龍強調,近年因疫情使得航運價格飆漲,國產雜糧的推廣符合天時、地利與人和。
拿出國產大豆加工製作的可可豆奶、花生豆奶、醬油及蔭油等產品,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指出,以往台灣雜糧多仰賴進口,近幾年中都合作社與中部農民契作生產產銷履歷大豆,目前耕作面積已達120公頃,並透過分級收購、優化栽培管理與策略行銷等方式,提供品質穩定且蛋白質含量高的台灣大豆。
台中區農改場場長李紅曦則說,台中區農改場育成「台中1號」新品種大豆,其有耐低溫、對病蟲害抗性佳、節省肥料等特性,且台中1號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較低。
獲邀參加成果發表的林佳龍表示,2016年他擔任台中市長任內,為解決二期稻作休耕的問題,輔導農民配合農委會栽種雜糧,當時除農委會補助4萬多元,市府也加碼4萬,藉此協助農民提升收益、達到農地活化利用與補充學童營養等,一舉三得。
林佳龍強調,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國際航運價格大漲,國際大豆的市場、航運也都受到影響,在這樣的「天時」下,台灣自產大豆可以自產自銷,且達到農地活化的「地利」,希望鼓勵更多農民栽種雜糧,未來不僅可以內銷、還能外銷到國際市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