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平衡城鄉教育資源,教育部國教署自2019起編列專款,以3年一期補助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學校購置設施、設備及教具,3年已全數補助1522校,約25億元經費。教育部未來仍將持續投入資源,營造更均等優質的教育環境。

以往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學校常受限於教育經費不足的原因,無法及時改善學校軟硬體設施、設備,教育部國教署因此訂定「補助偏遠地區學校及非山非市學校教育經費作業要點」,以落實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實踐教育機會平等原則,確保各地區教育均衡發展的精神。

位於新北市的石門國小為偏遠地區學校,全校學生共64人。該校利用本次補助經費,改造音樂教室、英語教室等科任教室,重新鋪設地板、設置櫃體、添購梯形討論桌組等,讓教室空間變大、採光充足。

聖賢國小為台南市偏遠地區學校,因人口外移導致學生減少,全校學生僅有35人。透過教育部補助,將校內舊有圖書室空間活化,改造為實作體驗教室,解決相關器具設備存放不易,缺少適當空間的問題,讓學童藉由製作咖啡的機會,在實作中學習,激發多元的學習潛能,提升不同領域的學習素養。

溪北國小位處屏東縣南州鄉,全校共12班、學生人數240人,為非山非市學校。該校透過運用補助經費,改善圖書館閱讀環境,打造具特色、童趣並具功能性的書庫區及閱讀區。整修後的圖書室利用「主題牆」增加藏書空間,增添學童讀物的選擇多樣性,也在窗台邊增加閱讀座位,讓學童能於自然採光下進行閱讀,成為該校學生下課最常去的場所之一。

桃園市外社國小為非山非市學校,因校內缺少大型室內空間,每逢雨季,學生便無運動空間,透過補助經費增設風雨球場,除做為簡易籃球場外,也提供校內大型集會、運動會等活動舉辦的場所,師生再也不擔心因天候因素,而影響體育課程或其他活動舉行。

#補助 #教育部 #學校 #學生 #偏遠地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