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平原接壤的淺山地區,是由多種自然、半自然與人工棲地鑲嵌而成,具有特殊的生態環境,孕育其中的生物多樣性,要比平地或高山來得豐富。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日指出,調查發現位處保護區周邊的淺山林緣地帶,正是台灣蝴蝶分布的重要熱區。相較於其他生物類群,蝴蝶易於觀察,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更快速且敏感,相當適合做為淺山生態系健康觀測的潛力指標類群。
特生中心表示,蝴蝶生命週期短,成蝶一般僅存活數週,一生極度倚賴植物而生存,由於與植物間存在緊密的共同演化關係,使得蝴蝶組成與數量,直接反應了該地區的植被多樣性與健康程度。而蝴蝶在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比想像中更重要,牠們和蜜蜂一樣,同為植物的傳粉者,又是其他生物的食物來源,其族群量或物種數的銳減,都將導致食物鏈遭受破壞,連動影響整個生態系。
特生中心匯集了過去超過20年的全台蝴蝶調查資料,以電腦程式模擬233種蝴蝶的物種分布。研究結果發現,全台蝴蝶多樣性最高的區位,並未落在自然保護區範圍內,反倒是在保護區外圍的緩衝區,特別是海拔500~1000公尺的淺山地帶,這些區位通常位處於與人為活動範圍重疊性高的都市邊緣,是干擾相對頻繁的區位。因此,身處淺山地帶的蝴蝶族群,應可擔綱生態衛兵的要角,負責最前線的偵測任務,一旦干擾狀況出現,可立即通風報信、提供警訊,為淺山生態系的健全,進行第一道把關。
特生中心表示,全球生物多樣性刻正面臨氣候變遷及棲地破碎化等威脅,但人類對周遭環境的變化,卻經常過於後知後覺。蝴蝶本身富有美學價值,不僅親近人類,比起其他昆蟲,其分類學與生態學研究亦相對成熟,以蝴蝶做為人類與大自然之間,重建和諧關係的理想媒介再適合不過。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也正發展以蝴蝶做為都市或近郊環境的監測指標,藉由系統化的觀察與監測,將可讓蝴蝶幫助人類更即時、更精確地掌握生態環境脈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