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36歲的藝人朱芯儀選在婦女節當天,公開自己罹患乳癌的病程與抗癌心情。朱芯儀選擇正向迎戰,理性接受醫療措施抗癌,希望能將經驗與病友共享。朱芯儀稱自己的病程已是乳癌第二到三期並轉移到淋巴,目前正在做積極性的全身治療。醫師表示,乳癌發展病程並非短時間,只要能在早期發現,以現今的醫療技術來說,治癒並且預後良好的機率極高。平日就注意自己的乳房異狀,是為健康把關的第一步。
●7大乳房變化 務必警覺是否乳癌上身
一般來說,乳癌的高危險群包括未曾生育、未曾哺乳或高齡產婦、有乳癌家族病史者、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飲食偏好高熱量、高脂肪、甜食者,以及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的女性,體型肥胖、中年發福者都要特別注意。
即使並非高危險群,也應定期注意乳房變化,尤其下列7種改變,都絕對不可輕忽:
除此之外,學會「自摸」,也是觀察乳房變化的關鍵:
步驟1:面對鏡子查看乳房大小是否一致、兩乳曲線有無對稱或乳房皮膚是否出現脫皮、凹陷、橘子皮樣、紅腫潰瘍等。
步驟2:以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從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3至4圈,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增厚或凹凸不平,注意檢查範圍除了乳房外,還包括左右兩側鎖骨下、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
●面對乳癌年輕化 抗癌3招正面迎戰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醫師指出,台灣乳癌年輕化已經是趨勢。根據臨床研究發現,40歲以下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等特性。同時乳癌有多種亞型,各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曾令民醫師強調,近兩年在乳癌的各亞型治療上都有很顯著進步,患者一定要做到3件事,都能大大提高抗癌成功率:
1.勇敢面對:
恐懼與挫敗、憤怒感一定會有,但越能正面整頓自己心態,越能幫助提升自體免疫力。
2.了解自身疾病與治療計畫:
乳癌治療包含化學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卵巢抑制、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皆可依據不同亞型打造個人化方針。
3.尋求支持:
包括醫院的癌症個案管理師(個管師)、社會上的病友團體等,都有來自病友與專業支援的力量,必要時都可以前往諮詢,在抗癌路上不會孤單。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