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楊姓男患者,因末期腎臟病定期在童綜合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去年年底又進行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因心肺功能不佳而開始進行心肺復健治療,進行3個月後,從原本只能運動不到10分鐘時間,明顯進步到可以持續運動20分鐘以上,身體體能明顯變得更好。
童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吳清文說,患者因罹患高血壓多年導致心臟肥厚,去年底因三條冠狀動脈阻塞,由他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從患者腿部擷取三條大隱靜脈血管後,繞過阻塞的血管進行吻合移植,術後就恢復心臟正常血流供應。
吳清文指出,但因患者本身洗腎術後體能比一般人差,心肺功能恢復緩慢且不佳,為讓患者早日重拾正常生活,特會診復健醫學部陳貞伶醫師,希望儘早進行心肺復健。
陳貞伶醫師說,經她進行評估後,確認患者心肺功能差導致攝氧量低,所以容易出現疲勞、精神差與失眠等情形,給予適切的心肺復健醫囑,由物理治療師開始至床邊進行復健,在加護病房時先讓患者在床上進行腳踏復建,從躺著腳踏開始,而後坐著腳踏,進步到可站在床邊進行腳踏。
患者轉至普通病房與出院後,讓患者至心肺復健室進行腳踏車與跑步機等復建,三個月下來,患者也從原本無法持續運動十分鐘,進步到可以持續運動20分鐘以上;精神、體力與睡眠品質都明顯變好,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陳貞伶醫師強調,心肺復健是對於罹患心臟或肺臟疾病的病患,針對不同病況與體能訂定個別心肺物理治療運動訓練,給予非藥物與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有氧運動為主,再輔以肌力與胸腔呼吸訓練,經由專業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每周進行復健訓練2-3次,術後三個月皆有健保給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