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升溫,無法接種疫苗的兒童染疫事件也引發關注,儘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透露已洽購BNT疫苗兒童劑型,但是否該讓5至11歲兒童接種疫苗,專家們看法不一。對此,兒科醫師楊為傑整理美國疾病管制局公布的施打資料,發現5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後,產生心肌炎的比例遠低於青少年。

5至11歲兒童接種疫苗的討論聲高,但家長最擔心的,莫過於孩子接種疫苗後是否安全。對此,楊為傑在個人網站「白袍旅人」整理了今年1月5日美國疾病管制局公布的施打資料,並提供相關數據給大家參考。

楊為傑指出,該份資料紀錄了2700萬劑施打資料,其中有867萬劑是施打在5至11歲兒童身上,共有4249件通報不良事件,而被歸類為嚴重的不良事件共100件,因此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比例為100/867萬,「機率介於統一發票的3獎到4獎之間」。

楊為傑提到,這100件嚴重不良事件中,副作用包含了發燒、嘔吐、胸痛等,而因施打疫苗引發心肌炎的不良事件則有12件。他表示,這12位兒童的年齡中位數是10歲,發病日平均為接種疫苗後的第2至3天,不過目前他們都已出院回家,8位已經完全復原,4位仍在復原中。

楊為傑分享,依數據結果顯示,5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的副作用比例「明顯比較低」,且5至11歲男生發生心肌炎的比例,只有12歲15歲男生的十分之一、16至17歲男生的十六分之一,其餘副作用發生的比例也較低。

楊為傑總結,雖然比例只是數值,該不該讓兒童接種疫苗也只能由大家自行決定,不過客觀來說,5至11歲兒童接種疫苗後,產生心肌炎的比例確實遠低於青少年,「這是個明確的數據」。

#兒童 #疫苗 #接種 #副作用 #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