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6日新增1199名本土個案,相較於前一天少了10例,代表疫情開始趨緩嗎?醫師沈政男對此在臉書PO文表示相反,因為若以發病日來計算,新增其實是明顯增加,且曲線已經出現新的反折點。
沈政男表示,3月底開始曝光時,Rt值(有效再生數,群體出現有抵抗力人口時,觀察病毒在一定時間內傳播給人的能力,若低於1以下,代表疫情開始好轉)約在4左右,之後降到2,隨著人流下降落到1.7左右,但這幾天新增加速攀升,曲線開始反彈,Rt值又回到2以上。
沈政男說,這數據代表台灣已經失去第一個圍堵疫情的機會,疫情高峰不會停在數百到1000之譜,原因在於新增實在太快,原先圍堵措施已經無法應付,讓更多黑數滲透到社區。他表示,Rt值會升到多高沒人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情勢對病毒傳播是越來越有利。
沈政男提醒,基隆和桃園仍有機會圍堵,除了為了自己本身疫情外,也能制止病毒往中南部蔓延,中南部則需要更加努力,不能兩手一攤就不理足跡,喊要居家照護。
沈政男指出,花蓮也還有機會圍堵,因為花蓮這次爆發原因,其實並非外來流入太多,而是內部群聚太複雜,沒有處理下來,必須加緊匡列與疫調。
沈政男也批評「染疫人數越多越好」的說法,他指出,中重症比例已經從千分之三升到了千分之五,因為疫情發燒以後,社交較少的中老年族群就會被波及。國外在Omicron疫情爆發後,中重症約百分之二,如果染疫人數大增,相乘起來就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他也舉2歲童重症為例,表示這樣的案例往後只會層出不窮,所謂的正常生活決不是無視疫情,吃喝玩樂不顧一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