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持續嚴峻,當地民眾高頻率核酸檢測已持續一段時間了,目前仍持續進行,對於是否有其必要性,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檢驗實驗中心主任高春芳今(17日)回應,非常必要,原因有三,包括因病毒有潛伏期、病毒檢測窗口期、檢測方式差異可能造成的誤差。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6場今於線上舉行。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陸崢嶸、高春芳參加記者會並回應媒體提問。

針對上海高頻率做核酸檢測,到底是否有其必要性,高春芳表示,高頻率的重複多次的檢測非常有必要。核酸檢測是感染性疾病中病原體檢測鑑定高精準有效的方法。臨床病原體檢測有經典的形態學染色、傳統的生化反應、免疫反應(檢測抗原抗體)和病原體核酸檢測這四大類。核酸檢測是目前疫情防控當中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手段。為什麼高頻率重複檢測?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從臨床疾病發生、發展規律來說,任何病原體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潛伏期,新冠也不例外,且潛伏期長短存在一定個體差異。

第二,從檢測技術來說,有檢測窗口期的概念。病毒感染後在體內有一個增長複製過程,感染初期病毒載量太低,低於檢測下限,陽性是無法發現的,這個時間段就是檢測窗口期。以上感染潛伏期加上檢測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夠檢測到陽性結果,反復多次檢測,可以增加陽性發現機率,及時發現陽性。

第三,由於呼吸道病原體的採樣主要採用咽拭子、鼻拭子、鼻加咽拭子幾種形式, 取樣過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取樣差異。這種差異包括採樣部位、深淺、採集的分泌物量的多少等。因此重複多次採樣檢測可彌補採樣誤差可能帶來的假陰性影響。

高春芳說,鑑於以上三個原因,重複檢測對於發現陽性感染者非常必要。此外,對於已經感染者,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透過重複檢測,監測載量變化,為預測感染者的治療效果和恢復狀態提供了很好的指標。

另外,反覆多次檢測是臨床病原體確認的常規做法,例如臨床對於尿路感染、血路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病,也通常需要多次培養(三次以上)監測,以確認陽性病原體,實現精準治療。

高春芳強調,總體來說,核酸檢測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透過人群核酸檢測,可以儘早發現病例,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查明並鎖定風險區域和重點人群,及時採取針對性管控措施,阻斷疫情擴散。

#新冠肺炎 #大陸 #檢測 #核酸檢測 #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