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天文學家的分析預測,5月15日可能有一場新出現的流星雨爆發,這場流星雨是由雙小行星系統2006 GY2所引起,其主星直徑約400公尺、副星約80公尺,將在台灣時間15日18時20分左右,通過分布在其軌道上的流星體帶,國際流星組織(IMO)預估極有可能引發流星雨,其輻射點位於武仙座。
天文館指出,由於流星體帶中的碎屑密度未知,所以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驚人的流星暴,也可能僅出現零星流星。
此外,天文館說,因為流星體帶在各星體的引力攝動下,位置可能偏離預測,所以出現時間也會隨之改變,很難精確掌握,需要全球民眾接力觀察,協助科學家加以確認。
天文館預測,第二起則流星雨將在5月底,為科學家矚目已久的武仙座τ流星雨。
天文館指出,這個流星雨的母體73P/施瓦斯曼-瓦赫曼3彗星(Schwassmann-Wachmann 3)在1995碎裂,遺留大量碎屑在其流星體帶中,而且年代不久,極有可能發生流星暴,預測出現時間大約為5月31日13時前後,同樣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建議可在5月28日至6月1日之間觀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