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宅經濟成熟,近來有詐騙集團佯裝農產臉書賣家,一名消費者下訂後,被要求提供信用卡資料及OTP動態密碼,短短2小時內就被盜刷8次,損失19萬。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接獲陳情後,直言目前第三方支付對消費者的保障形同放空城,要求經濟部、金管會應盡速加強警示機制,並對第三方支付業者進行專案檢查。
向立委陳情的王姓受害者表示,日前她透過網路訂購屏東芒果,結果遇到藏身在農產粉絲專頁的詐騙集團,在她下訂後,佯裝賣家要求提供信用卡資料及手機簡訊的OTP動態密碼,對方取得資料後,旋即拿去綁訂第三方支付系統,短短2小時就藉此方式盜刷8次,總金額19萬。
被害人表示,經向警方報案後,進一步發現也有其他相同遭遇的受害者,遭盜刷金額從2萬5千到13萬不等。她表示,詐騙集團明明只取得1組簡訊授權,為何能以同樣的密碼進行多次消費,代表第三方支付的驗證機制本身就存在問題。
接獲陳情的立委鍾佳濱表示,2021年因網購而遭盜刷的金額高達19.3億,網路詐欺情況相當嚴重。然而,現行一般行動電子支付為了保障安全,設有身分認證機制、限額辦法、安全控管基準及定型化契約,但第三方支付卻只有定型化契約這道門檻,形同是放空城。
鍾佳濱強調,雖然設定愈多安全門檻,會讓民眾因為麻煩而降低使用意願,但如同ATM每次限領3萬、每天最多領10萬的機制,其實就是在保障使用者的權益,因此第三方支付也應該思考設定門檻。
不僅如此,鍾佳濱認為,在定型化契約部分,金管會應立即要求第三方支付業者,在傳送驗證簡訊時,必須標示店家資訊,清楚的讓消費者知道「自己是在跟誰交易」;而第三方支付也必須有一套機制偵測異常交易,以降低盜刷的可能性。若一旦發生消費者遭盜刷,也應有法定爭議處理程序,才能提升消費者的網路購物安全性。
面對法規漏洞,金管會專門委員曹玉翎表示,將與銀行公會討論發送OTP動態密碼時必須加上警語並註明發送來源,同時也將從類似爭議檢視銀行風險控管狀況。
行政院消保處消保官王志宏也表示,現行第三方支付定型化契約的管理強度確實未達電子支付的強度,會要求經濟部針對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進行修正,再提報政院審議。經濟部專員李勇毅回應,將研擬修訂第三方支付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