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亞變異株BA.4、BA.5入侵各國,台灣今也出現首名本土社區感染個案,為北部1名20多歲女子,曾接種3劑疫苗、在5月中旬也曾確診並康復,屬於首例BA.5本土社區感染個案,同時也是首例重複感染BA.5的個案。此案的家人也確診但已解隔離,屬於家庭群聚,衛生單位正在安排採檢,希望能進行定序,尚無法斷定是否外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名北部20多歲女子,接種3劑疫苗,半年內都沒有出入境紀錄。女子曾在5月中旬確診並康復,因同住家人分別於7月3日、5日確診,女子在5日出現流鼻水症狀後,6日快篩陽,至醫院採檢確診,通報為重複感染,日前定序檢出BA.5。
目前這名個案和家人已隔離期滿,衛生單位掌握密切接觸者共5人,包括1名友人、4名同事,快篩都是陰性,衛生局目前安排PCR檢驗中。
羅一鈞表示,這名女子符合3個月內重複感染的定義,5月確診時,並未定序,不過當時流行的是BA.2。目前女子的爸媽已解隔離,但衛生單位還是有安排採檢,希望能定序,初步還是高度懷疑為家庭群聚,因為個案和家人都是在很近的時間確診。
此案的指標個案應為其中1名長輩,在7月1日發燒、頭痛,有工作,也有社區接觸史,羅一鈞表示,有請衛生局進行監測,初步了解沒有人先前確診過,若有發現有人有症狀也會採檢,還無法斷定是否外擴。
針對重複感染,羅一鈞表示,國外研究顯示,感染1、2,3個月內相較未確診者,仍有8成的保護力,降低7成6~7成9的感染風險。若引發社區感染,先前沒確診過的人要特別留意,因感染的機率比已確診者高,長者、小朋友也要注意,長者、小朋友還有很多人未打疫苗,還是鼓勵盡快打滿。未確診過的民眾,也應接種第3、4劑。
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2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13日資料指出,目前全球BA.4 及BA.5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其中BA.5快速增加,佔比約為50%,BA.4佔比則上升至14%。
目前為止,已有至少89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並已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多國成為主流株,造成疫情快速回升、住院數增加等情形,且於葡萄牙發現再次感染病例佔比增加,鄰近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泰國、印尼及越南等均報告社區感染病例,疫情亦漸升溫。
因應BA.5出現社區感染個案,羅一鈞說明,將調整本土個案定序比例,從原本境外和本土7:3調整成1:1,後續如果境外移入病例絕大多數都是BA.4、BA.5,再做定序也沒有太大意義,就會轉變成本土個案定序為主,以加強社區監測,並著重於兒童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另外也會針對全國現行8家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加強社區中的輕症個案的監測。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