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素有「文化城」美譽,每年編列的藝文相關經費卻低於全國平均值,民進黨議員質詢說,台中每萬名市民享有的藝文活動場地數僅0.9處、活動數19.45個,在六都排名倒數,文化城臉上無光;市長盧秀燕強調,市府當初呈報文化部的數字不完整,台中不是末段班,目前應為中段班,但仍有努力空間。
市議員王立任、謝志忠、張耀中、張玉嬿、黃守達在市政總質詢指出,根據文化部的統計數據,台中市文化預算占總預算2.38%、比全國平均的3.04%還低,在六都中位居第四,且台中市民享有的藝文活動場域、數量分別位居六都倒數一、二名,數字顯示市府不夠重視藝文發展。
謝志忠接著說,文化之都的口號不是說說就好,台中市的藝文要走向什麼方向?市府應仔細思考;他舉2018年經發局舉辦的創新設計競賽為例強調,這是屬於文化軟實力的一環,當時許多參賽者表現優異,卻舉辦2屆就沒再辦,台中市的創新競賽新苗才成長卻終止,令人遺憾。
王立任強調,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潛力,需要長時間累積與醞釀,身為文化城的台中市,文化預算占比與民眾分配到的場域、活動數量都低於全國平均,讓台中市臉上無光,市府應大力支持文化經費,且落實執行。
盧秀燕強調,文化部的數據未包含綠美圖經費與其他基金,此數字不夠真實,市府會向中央反映,並持續加強文化發展,目前台中市的文化應屬於中段班,仍有努力空間。
文化局指出,市府積極推動各項藝文活動,除推動綠美圖開工、新建及優化圖書館空間,也舉辦各項活動,目前新增的地方文化館、社造點、藝術亮點及街藝表演場地超過300處據點,且在「2022全國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中,台中市在藝術文化項目獲得金獎肯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