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病人到心臟科看診時,醫師過去均先詢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抽菸、高血壓等,但有心臟科醫師提醒,新冠肺炎成為更棘手的風險因子,有研究指出,確診一周內心肌梗塞、中風等動脈血栓的發生機率增加21倍,即使到了確診49週,仍比未確診者增加3成以上的風險。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宇平診所院長劉中平在臉書表示,過去醫界多認為抽菸、高血壓、糖尿病等是罹患心臟疾病的高危險因子,除了去年(2021年)瑞典發現,確診會增加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危險,今年在美國心臟學會更發表一項針對英國4,800萬成人的研究顯示,罹患新冠肺炎後,人體發生動脈和靜脈血栓的機會明顯增高,而且這個危險會持續一年之久。
劉中平表示,該研究顯示,確診一周內發生動脈血栓的機會增加21倍,可能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眼中風、甚至脊椎動脈栓塞的情況;即使到了確診後49週,還是比沒有確診的人增加3成以上的風險。「確診後一週內發生靜脈栓塞的機會增加33倍,可能發生肺栓塞、肝臟栓塞、腦栓塞、下肢靜脈栓塞的情況,確診後49周仍然有80%以上的危險。」
劉中平並表示,如此看來,確診後增加的風險性頗高,甚至比長期抽菸的人還危險,看來染疫後除了前兩週不舒服之外,長期的健康都可能受影響。
他表示,目前國外的醫生已建議確診後的患者必須評估其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且應該考慮給予預防性的藥物治療,「希望大家盡量接種新冠疫苗,盡量不要染疫,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