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改變民眾消費行為及習慣,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研究發現,桃園機場2021年貨運量較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3成,出口及轉口部分各增加3成及4成;客運方面,過去東南亞國家旅客多在桃園、香港、新加坡等機場中轉往返歐美,疫後變成中東杜拜、杜哈等機場中轉。
運研所今(21)日舉行「國際空運資料庫座談會」,討論2019至2021年桃園機場貨運市場、疫情期間亞洲主要航空公司貨機機隊應用、疫情期間東南亞國家往返歐美路徑變化等議題,與航空專家學者座談,透過數據解析,掌握航空市場變化,同時簡介運研所空運資料庫資料蒐集應用概況,瞭解產官學界資料分析需求。出席單位包括交通部、民航局、桃園機場公司、航空公司、大專院校交通相科系所等共22位。
運研所表示,新冠疫情改變民眾消費行為及習慣,促進電子商務模式蓬勃發展,加上全球防疫醫療物資運送需求,致使航空貨運需求增加,桃園機場2021年貨運量較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3成,出口及轉口部分各增加3成及4成。
此外,疫情期間多數客運航班停飛,客機腹艙載貨能量大幅減少,使航空貨運供需嚴重失衡,亞太地區尤甚。為因應全球航空貨運市場強勁需求,包括中華、長榮、大韓航空、新加坡航空、全日空、中國南方航空等主要航空貨運業者,皆積極爭取載貨商機,除調度客機支援貨運需求,更善用貨機機隊,機隊派飛及使用明顯高於疫情前。
客運方面,各國因應疫情實施邊境管制,亞太地區多個機場取消或限制中轉服務,東南亞國家旅客經中轉往返歐美的路徑因而有所改變,主要中轉機場由原本桃園、香港、新加坡等機場,變成中東杜拜、杜哈等機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