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因為工作壓力、飲食習慣,容易有便祕困擾,每當這時候就經常聽到有人建議要多吃纖維,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多吃纖維這招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並列出5種可能引起便祕,卻不能靠纖維解決的原因,包含脫水、吃太多抗生素或農藥、腸內菌數量太少、正在改變飲食以及壓力。
李思賢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便祕的定義是指排便次數變少,或排便困難的狀況,一周內排便次數少於3次,或有其他排便問題,像是疼痛、肛裂等,都可以稱作便祕。而便祕是臨床上最常見卻最難處理的病症,大便在體內「腐爛」還會製造有毒的物質,不只影響情緒、食慾,還會間接影響到其他健康狀況。
李思賢透露,每當有人便祕,最常聽到的建議就是要多吃纖維,這個方法確實對一部分人有效果,因為糞便有7成都是腸內菌的屍體,而腸內菌吃的就是纖維,至於纖維的種類,則建議食用水溶性纖維,像是洋車前子等。
但仍有一部分人,就算吃再多纖維也無法解決便祕困擾,李思賢表示,可能是以下5種原因導致,提醒這些人要對應自己的狀況進行調整與改善。
▎脫水
一天的飲水量不夠,就很可能會引起便祕,因此只要增加飲水量,多喝水就可以改善狀況,此外咖啡和茶的水分也包含在內。
▎吃太多抗生素或農藥
這裡的抗生素不只是醫生開的抗生素,還包括食物中的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可能隨著食物鏈累積,進到平時吃的動物、海鮮體內;而腸內菌也是細菌,所以同樣會被抗生素和農藥影響。
▎腸內菌數量太少
腸內菌的數量如果太少,就無法形成漂亮的糞便,這時候需要補充益生菌,以及多吃發酵食物就可以改善。
▎正在改變飲食
因為熟悉的飲食被改變了,腸道菌沒有得到它們「習慣」的食物,於是出現便祕狀況,不過這只是個「過渡期」,只要等到腸道適應新的飲食,排便就會恢復正常,但可能需要一個月以上。
▎壓力
太大的壓力會抑制腸道蠕動,建議可以練習瑜珈、冥想、桑拿、呼吸練習等,適度地緩解緊繃的情緒。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