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16日在工研院臺南六甲院區舉辦「南臺灣創新應用展」,透過規劃五大主題常態展示區,展出經濟部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研發的30項創新技術,經濟部也宣布科技專案南部科研布局的豐碩成果,去年研發成果創造產值超過300億元,此次藉由展示,吸引更多南部產業共同邁向智慧升級、淨零轉型。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南臺灣是我國製造業重鎮,產值約占全臺灣的三分之一,鋼鐵、石化、紡織、電子等產業尤其長期扮演支撐地方經濟的要角。經濟部十分重視南部科研布局,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趨勢,特別鎖定南臺灣邁向低碳轉型的主要五大產業技術領域,包括低碳智造、化合物半導體、智慧感測、先進雷射、下世代網通等,透過科技專案補助創新研發,去年已協助超過1,000家南部廠商,完成567件技術服務案,創造超過300億元產值,未來四年,經濟部將再投入150億科專資源,攜手工研院、學研單位及產業,共同提升南臺灣經濟發展。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胡竹生表示,工研院此次展出的亮點技術中,「3D-AI自動機器人」已與國內知名機器手臂大廠達明機器人合作,應用在國內外金屬加工、光電半導體、微電子等產業,預計三年創造超過40億元產品收入,「NIP+永續製造套件」協助國內製造業找出碳排放熱點及實現第一級數據品質盤查,「AMR自主式移動機器人」是全臺第一個能從室內到室外、還能夠搭電梯的外送機器人;工研院將持續創新突破,為南部產業需求提出解方。
國內雷射設備大廠台勵福董事長林溪文表示,台勵福攜手工研院及千瓦級高能雷射源供應商㵢杰共同開發的「智能雷銲鋰電池模組規模化設備」,單設備年產可達10MWh,比傳統點銲製造節電20%、提高4~10倍產能、銲接良率達98%以上,可針對銲接鋰電池模組製程檢驗上全程銲接品質監控,此設備將是台勵福未來新廠布區的重大生產區塊,預計拉動電池產業升級,創造年產值10億元,讓國內雷射銲接應用發展,更具國際競爭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