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方微信公眾號「央廣網」6日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他透露,絕大多數「新冠後遺症」可逆可恢復,大家不要焦慮。
張伯禮表示,根據這3年的經驗,不能小瞧這個病毒。很多變化在預測分析內,意想不到也很多,特別在臨床表型上。他舉例,就像最近對「北方毒株更毒」的討論,從理論來講,北方流行的Omicron毒株BF.7是在南方流行的BA.5.2基礎上的突變株,兩種毒株沒有根本差異。但症狀確實存在差異。雖然現在沒看到更多臨床報告,但明顯感覺「南方症狀要溫和一點,北方要彪悍一點」,一方面與毒株、另一方面也可能和南北方氣候差異相關。
「我們對病毒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必須還要加強研究。」張伯禮說,對新冠病毒傳染規律有一個深刻理解:3年保護使社會免疫水準較低,一旦放開,病毒傳染速度太快、潛伏期又短,很容易形成感染高峰。因此,未達峰地區應未雨綢繆,做好藥品等醫療資源儲備;已達峰地區做好轉陰後持續症狀的治療和康復,早日投入到正常生活工作中。
張伯禮說,很多感染者轉陰後還留有一些咳嗽、乏力、心慌、出汗等持續症狀。這些都是轉陰以後常見症狀,轉陰不代表完全康復,一段時間內,病人身體還是比較脆弱、或說虛弱,免疫功能沒有完全修復,呼吸道等臟器可能還有些損傷。因此,轉陰後2~3周內甚至更長時間,一定要注意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個人防護。這段時間恢復非常關鍵。身體鍛煉可以逐漸恢復,但要適度,整體上要慢一點,少一點,還要注意休息。出現一些轉陰後持續症狀,不用過於慌張,2~4周,大部分人症狀是可逆可恢復的,真正不能恢復的是極少數。服用一些對症中藥,可以改善症狀,促進修復。
張伯禮對於「轉陰」後長期咳嗽情況,分享2個小偏方,一個是用冰鹽水漱口:在礦泉水中加一點鹽,嘗到一點鹹味即可,放到冰箱冷藏,每天早晚刷牙後拿出來漱漱口,吐出來,再倒出來一點,拿棉簽蘸著擦洗鼻腔。
張伯禮指出,這並不是消滅病毒,而是清潔咽喉部環境,刺激啟動黏膜免疫能力,對預防感染、減輕感染後咽癢症狀等有益。另一個小偏方是把橘子皮洗乾淨,剪成郵票大小,泡在蜂蜜裏,在嗓子發乾、發癢或乾咳時含著。蜜製橘子皮含在口中,癢和咳嗽症狀也能減輕一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