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巨大的鯨魚,身體垂直,牠們緩慢地游向水面,就像是一座座矗立的方尖碑,四面環繞著他,每頭鯨魚都圓睜著眼注視著斯格諾那。隨著牠們向他靠近,咔嗒聲音量持續放大,牠們聚集在斯格諾那身邊,甚至面對面地輕輕摩擦他。斯格諾那感受到奇妙的咔嗒聲穿透他的肉體,感覺到自己的骨頭與胸腔隨著鯨魚群發出的咔嗒聲而振動。

斯格諾那感動地說:「我覺得,自己正在和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外星人溝通,你知道嗎?那就像是來自另一個星球的信號。」那天,他和尚.馬克在海中與鯨魚一起游泳了兩個小時。在這一場意外地相遇之前,他對鯨魚一無所知,經過這天和野生鯨魚的相處之後,他從此對鯨魚著迷,對牠們念念不忘。

航行旅程結束後,斯格諾那回到留尼旺島的家裡,他試著在網路上搜尋各種鯨魚的相片和他那天在水下所拍攝的鯨魚做比較。抹香鯨是目前已知體形最大的齒鯨,根據歷史記載,牠是最凶猛的獵食者,斯格諾那找到了一些歷史圖片,將抹香鯨描繪為凶殘的鯨類,牠們殺死人類、壓碎船隻、吞食巨型魷魚。但那天短暫與牠們的接觸中,斯格諾那對牠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牠們溫柔、具有好奇心而且聰明,他自身的經驗使他質疑這些歷史文獻的正確性。牠們有著二十公分長的利牙,鯨魚若要取他的性命,那是易如反掌。但相反的,牠們平靜地主動靠近他,接納他進入牠們所環繞的空間中。斯格諾那想了解歷史的紀載與現實之間為何相距甚遠,他四處蒐集關於抹香鯨的研究,但是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資料。

「我以為,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科學家,早就在研究像抹香鯨這類的動物。但我卻什麼也找不到,沒有研究、沒有影像紀錄、沒有照片。」斯格諾那說。

斯格諾那意識到了,如果要讓妻子、船上的其他船員或是任何其他人明白他與抹香鯨相遇的感受,唯一的方法就是由他開始展開對抹香鯨的研究。就在他與抹香鯨相遇的六個月之後,他賣掉自己的木材供應店,創辦了非營利組織「鯨魚和海豚區域數據庫」,並前往留尼旺大學參加生物學課程。他之後才了解到,海豚、白鯨、虎鯨和其他鯨豚類動物也會使用類似他從抹香鯨那裡聽來的咔嗒聲做溝通。

抹香鯨很少靠近留尼旺島的海域,比較常見的是瓶鼻海豚,牠們能下潛到三百公尺的水深。由於經常出現在留尼旺島的沿海,斯格諾那起初專注於記錄海豚之間的互動,並分析牠們發出的聲音,包括咔嗒聲、短瞬的爆音還有哨音。

【作者簡介】

詹姆斯‧奈斯特(James Nestor)

作家與記者,為多家報章雜誌撰稿,是天生的冒險家和海洋愛好者。二〇〇九年,他參加了《戶外》雜誌主辦、在挪威和俄羅斯舉行的衝浪遠征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和一群怪咖在北極圈衝浪。《深》是奈斯特第一本非文學類作品,已被翻譯成德文、中文、意大利文、波蘭文等多種語言。奈斯特也獲邀至史丹佛醫學院、聯合國、瑞銀、全球課堂(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四十多個廣播和電視節目中發表研究成果演說。

【譯者簡介】

黃珈擇

宜蘭人。大學時期的某個夏天,突然萌生想無拘無束在海裡游泳的念頭,因此開始自學自由潛水,長年在蘇澳港南堤自由潛水。早期曾翻譯為數不少的潛水文章,供國內同好閱讀討論。如今因為工作的緣故,定居在離潛點較遠的新竹,每逢假日常在尖石山林深處尋找大海的回憶。

《深:海洋怪奇物語;自由潛水人、叛逆科學家與我們的海洋手足》/ 好人出版
《深:海洋怪奇物語;自由潛水人、叛逆科學家與我們的海洋手足》/ 好人出版
#公牛鯊 #深海動物 #研究 #實驗 #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