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最新旗艦機型「Mate 60 Pro」售價人民幣6999元,權威拆解機構TechInsights在拆解Mate 60 Pro後,證實該款手機的麒麟9000S處理器,是由中芯國際採用7奈米製程代工生產,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科技專家許美華則在臉書發文分析,直指華為真正的挑戰還很大,未來關卡還很多。
許美華指出,根據美國財經媒體報導,跨國投資銀行傑富瑞集團(Jefferies Group)分析師表示,Mate 60 Pro幾乎一上架即銷售一空,可見產量相當有限。分析師認為,華為Mate 60的進展可能不如表面看來那樣,他們提醒,新手機上市幾小時即賣光,表明庫存有限,並暗示,Mate 60可能採用台積電斷供之前的庫存晶片。
許美華接著說,中芯去年就傳出,可以用DUV光刻機重複曝光做出7奈米,這本來就不是新聞,去年就因為這個消息,讓美國聯合荷蘭、日本盟友,大規模禁止14-16奈米以下的DUV設備,禁售大陸半導體廠商。她分析,用DUV重複曝光做7奈米,不只是良率很低、成本很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製程極耗產能,無法大量量產,這可能是華為手機上市數量有限的最大原因。
許美華強調,中芯未來少了14-16新購設備的支援,現有舊設備機台要支應華為一代代的新手機,一定會很辛苦。她預期華為手機真正的考驗是,即使高成本有國家幫忙,但華為是否能夠在技術持續跟上世界腳步的情況下,每年推出新世代的手機,而且數量足夠龐大,在世界手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後續有待觀察。
「在2020年九月,華為被美國制裁後,手機銷售瞬間跳水,市占率幾乎滅頂。」許美華提到,華為如果要在世界手機市場重新扮演要角,一年出貨至少要回到一億支起跳才算個咖,回顧華為在2020年被美國制裁前,曾經在2020年四月,出貨量全球市占率到達21.4%,第一次超越三星,一度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品牌。
許美華說,華為手機最風光的2020年,光是上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就達1.05億支,但是,那時候是台積電幫華為做AP晶片,現在靠中芯數量有限,越來越舊的DUV機台,能做到什麼程度?況且,舊設備未來可能還要面臨原廠零件斷貨的問題。她認為,從務實面來說,對中芯或華為,都是很艱難的任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