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越打越烈,而對製造生產半導體與晶片來說不可或缺的稀土原料,更成為各國必爭的關鍵資源。近日大陸科學家成功研發出新型稀土開採技術,在稀土回收率、開採周期以及雜質去除等方面均有顯著優化,目前正在加緊該高效綠色新技術集成,加快推進相關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新華網報導,大陸科學家成功研發出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稀土回收率提高約30%,雜質含量降低約70%,開採時間縮短約70%。而目前普遍採用的銨鹽原地浸取技術,在生態環境、資源利用效率、浸出周期等方面存在問題,制約了大陸稀土資源的高效綠色利用。
據了解,風化殼型稀土礦是大陸的特色資源。而針對前述相關問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何宏平團隊基於風化殼型稀土礦中稀土賦存狀態的研究,研發了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
而據模擬實驗、放大試驗和場地示範等表明,與現有開採工藝相比,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在稀土回收率、浸取劑用量、開採周期以及雜質去除等方面均有顯著優化,是風化殼型稀土礦開採的高效綠色新技術。
報導指,相關成果在《自然-可持續性》等期刊發表高水準論文11篇,獲授權發明專利7件,並建成了5000噸土方規模的示範工程。該研究團隊表示,將加緊完善技術集成,加快推進相關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