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代管的八里汙水處理廠每日處理約120萬噸生活汙水,其中將汙水處理後產生的汙泥,透過「蛋形消化槽」展開厭氧消化處理,有效達到汙泥減量、消臭等,大幅節省後續汙泥處理成本,而厭氧消化產生的消化瓦斯「沼氣」作為燃料用於發電,預計每年約可發436萬度電,節省公帑超過1千300萬元電費支出。
八里汙水處理廠長陳長佑表示,為提升蛋形消化槽的產氣量,衛工處定期召開會議,研議各項提升產氣量之方針,針對汙泥濃度、消化溫度、脫硫效能提升等面向努力,使汙泥進流濃度提升;請廠商進行熱交換器酸洗,使消化溫度提升、增加消化槽持溫能力;脫硫效能部份,也進行脫硫塔氧化鐵更換,使硫化氫數值降至100ppm以下,提高沼氣再利用之進行。
陳長佑指出,2023年每月沼氣平均產氣量為28萬2242立方公尺,相比2022年每月產氣量24萬5,732立方公尺,增加3萬6,510立方公尺,提升14.86%;更在2023年12月產氣量突破40萬立方公尺,較去年同期成長了一倍之多,顯見相關精進措施發揮功效。
衛工處進一步說明,今年也將沼氣發電納入八里汙水處理廠的更新工程案中,將建置600KW之沼氣發電機組,預計將自產的沼氣拿來發電,每年預計可發436萬餘度的電,減少碳排放量約264.7萬公斤,提供八里廠海放抽水站及管理大樓使用,節省約1300萬元電費支出,節能減碳同時又節省公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