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洗腎盛行率冠居全球,想要保護腎臟,維持健康飲食是關鍵。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提到,曾有1名12歲女童,大約從小三、小四開始,就養成放學到攤販買份雞排來吃,一周會吃4~5次,估計1年吃超過2百份雞排,結果某次感冒就醫,一檢查發現已經尿毒症,最終面臨終生洗腎的情況。醫示警,經常吃炸雞排不僅會發胖,所用油品若不按時更換,更會對肝、腎、心血管造成危害,還恐提升致癌率,不可不慎。
洪永祥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表示,該女童其實本身就有慢性腎絲球腎炎,在腎臟原本就不好的情況下,又頻繁攝入高油、鹽、糖及高熱量的食物,導致腎臟無法負荷而整個腎功能就耗盡,釀成洗腎的後果。
至於洗腎有沒有可能逆轉?洪永祥說明,腎衰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前者復原機會高,但台灣大部分的患者都屬於後者,即腎臟已受到經年累月的破壞,此種情況幾乎沒辦法恢復。他也強調,洗腎其實不會把腎臟洗好,它只是一個腎臟替代療法。
事實上,洪永祥過去曾在臉書專頁發文提到,裹著澱粉經過油炸的雞排,1片熱量平均可達630大卡,比吃2碗白飯還要多。然而,可怕的不只是熱量,雞排的獨家調味都是有甜又鹹的高鹽、糖,加上油品若不按時更換,回鍋油有很多致癌物與重金屬,經常吃不僅容易發胖,更會傷肝、腎、心血管,甚至提升罹癌機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