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報導,全球資金正在回歸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從相比2023年底的漲幅來看,香港股市呈現逼近美股的趨勢。除了超出預期的經濟指標改善之外,中國大陸政府還敦促上市企業採取增加分紅等措施,資金流入高分紅股票。
在8日的中國股市,香港恒生指數和上證綜合指數小幅下降。不過,截至6日,恒生指數連續10個交易日走高,這是自2018年1月創出的連14漲以來的最長連續上漲。
與2023年底相比,恒生指數上漲7.4%,上證綜指上漲5.2%。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截至7日上漲8.8%。香港股市一度逆轉美股。
報導指,經濟指標的改善超過預期,成為股市上漲的契機。1至3月大陸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3%。
大陸和香港總市值超過3000億元的上市企業,從相比2023年底的股價漲跌幅度來看,漲幅最大的是台灣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上漲65%),中國海洋石油(上漲53%)緊隨其後;中石油、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等高分紅股顯得突出。
從美歐證券公司來看,對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的看漲態度正在加強。瑞士的金融巨頭瑞銀集團(UBS)於4月下旬將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的投資評等上調至超配(樂觀),策略師Sunil Tirumalai表示,中國開始出現消費復甦的跡象,這可能會提振市場。
美國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Kinger Lau指出,「如果中國證監會的政策令上市企業的質量提高或對投資者的保護得到加強,那麼中國股票的估值可能會上升40%」。
光大證券國際的策略師伍禮賢表示,原本流向日本和印度的海外資金不斷回歸中國股市。據悉,海外投資者正在鎖定低估值減弱的日本股票等的獲利,將資金投向中國股市。
此外,日本瑞穗研究與技術(Mizuho Research & Technologies)主任經濟學家月岡直樹也指出,「包括歐美在內的海外投資者可能正在將資金從上漲乏力的日本股市轉移回低估的中國股市」。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中國股票已被過度買入。美國摩根士丹利策略師Laura Wang表示,儘管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持續資金外流終於告一段落,但目前的上漲趨勢或將減弱。他認為,中國的消費和住房市場的復甦需要時間,這將帶來通縮和企業盈利的壓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