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是最現實殘酷不過的事了,是輸是贏,全憑選票作主,尤其是一對一的選舉,贏者全拿,輸者再有多少藉口、託詞,都只能乖乖捲舖蓋走人,沒有任何可以假借的理由。
選後檢討,甚至找戰犯、揪禍首,其實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於檢討之後該如何?能如何?戰犯、禍首揪出來了,又能怎麼樣?
自2018年以後的選戰,民進黨勢如破竹,一路攻城掠地,將以國民黨為首的在野陣營,打得丟盔棄甲、聞風喪膽,而哪一次沒有激烈的檢討聲浪?哪一次沒有揪出戰犯、禍首?但是,這又能怎麼樣?國民黨因循不改,主事者毫無對策,前方戰士再如何奮勇爭先、前仆後繼,終究都只落得個大敗虧輸的慘境。
不要怨怪民進黨如何不講武德,卯足鋪天蓋地的力道,在每一場選戰都以獅子搏兔,仍全力以赴的勇猛,予以應戰。這般狼性嗜血的政黨,磨牙吮血慣了,當然不可能要求他們乖順如綿羊,坐視既有的利益為他人所侵奪。問題在於,被攫奪的對象,在如此艱難的困境下,能否相應提出對治之道,有多大的「想贏」的雄心及策略。否則,一敗、再敗、三敗,敗的不只是一場一場的戰役,而將是整個的人心、士氣,都消磨殆盡,連抵抗的意志都消沉了下去。
在整個藍營士氣消沉的情況下,頗有眾望所歸之勢的新北、台中兩市,恐怕都未必能樂觀以待,更遑論其他縣市了。
民進黨其實是可敬、可畏的,可敬的是他們「想贏」的堅強意志,雷池劃限,不容他黨輕越一步;可畏的是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的「贏」的方式。相較之下,藍營固然也是「想贏」,但「想贏」的未必真的是選戰,而是個人的私利與前途。此所以民進黨在面臨選戰時,可以不分派系,一字排開,全力迎敵;而藍營則是內外嘈嚷、虛應故事,甚至還拚命扯後腿,只要自己「不輸」,就於願已足。
民進黨正因「想贏」之心熾烈,故可以不擇手段,非贏不可;藍營雖亦「想贏」,但卻提不出任何「可贏」的策略,更未盡其全力以「贏」,坐等天上掉下來的好運。一勇猛精進,一觀望退縮,勝敗輸贏,其實早就可以一言而決。
其實以藍營的群眾基礎而言,是未必沒有「贏」的可能的,士氣雖已跌落到谷底,但人心的期盼猶在。問題是,國民黨如果真的有「想贏」的熾烈之心,現階段請以收拾民心士氣為先,前此諸多戰役,前方戰士都已盡力而為,理當多加以深切關懷及鼓勵,朱立倫的退閃神隱,明顯是個錯誤的決定,是必須加以批判的;其次,則是思考出「能贏」的策略,在2022年破釜沉舟,推出最堅強而理想的陣容。此仗如若再敗,國民黨就真的可以打包歸隱了。
然則,要如何才「能贏」?就看主事者的斟酌考量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