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2日更新嬌生新冠肺炎疫苗的警語,指稱施打該款疫苗恐增加罕見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罹患風險。FDA強調,儘管尚未證實兩者之間具有因果關係,但的確出現接種者麻痺的報告。
據FDA發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聲明稿,指出「FDA今日針對嬌生疫苗的接種者與提供藥商修訂警告語,目前在接種疫苗後出現GBS的風險增加中」。
修訂後的警語指出,「根據施打嬌生新冠疫苗不良反應報告,接種疫苗者在42天內,出現GBS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風險增加。不過,現有證據仍不足以證實疫苗接種與罹患GBS存在因果關係,僅能說明存在關聯性。另在莫德納與輝瑞疫苗中,尚未發現類似病例」。
警語還表示,「GBS(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神經細胞,導致肌肉無力,嚴重者甚至會癱瘓)發生在部分接受嬌生新冠肺炎疫苗者的身上。大多數病例是在接種疫苗的42天內出現症狀,但發生可能性相當低」。
FDA證實,目前施打的1280萬劑嬌生疫苗中,美國政府共收到100起的GBS病例。如果人們在施打疫苗後發現手部或腿部特別無力、刺痛等症狀,應立刻就醫。
其他明顯症狀還包括行走、說話、咀嚼與吞嚥困難,腸胃道與膀胱控制失調,視覺重影。在100起GBS案例中,95人住院治療、1人死亡。「在美國,每年約有3000至6000人罹患GBS。大多數的人能夠完全康復。事實上,其他疾病疫苗也可能增加GBS風險,例如季節性流感疫苗與預防帶狀皰疹的疫苗」。
嬌生公司也證實此一現象,並表示正與美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FDA商議中。該公司聲明表示,「我們持續與FDA等機構商討GBS案例,這些病例是在接種嬌生疫苗後出現的。不過,發生這種情況的機率非常低」。
CDC則警告,即使如此,民眾還是應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GBS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神經細胞,導致肌肉無力,最嚴重可能會癱瘓。在美國,每年有3000至6000人罹患GBS。它通常由呼吸系統疾病引發,或腸胃道感染,大多數人都能完全康復」。
CDC發言人還補充,由於疫苗不良反應報告中,嬌生疫苗出現GBS的案例數還算相當少,這意味著接種該疫苗出現該負作用的風險很低。CDC將在諮詢委員會上討論此事」。
CDC提醒,「在美國幾乎所有新冠肺炎的住院與死亡病例,全都是沒有接種疫苗的民眾。接種疫苗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還很低,還是建議12歲以上的人都能接種疫苗」。
由於罕見血栓與併發症風險,CDC與FDA今年稍早暫停施打嬌生疫苗;不過,在確定風險很低且病情可治癒後,4月恢復施打並更新疫苗警語標籤。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