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69歲的婦人何量誦多年來止痛藥不離身,受頸背部痠痛、暈眩、嘔吐所苦的她四處求醫卻找不到真正病因,直到一次因嚴重暈吐到大林慈濟醫院掛急診,才發現是頸部椎間盤退化,經副院長簡瑞騰手術後,成功擺脫多年病痛。
何量誦說,務農時背農藥桶下田頸背部都非常痠痛,開始以為只是過度疲勞,持續吃藥或做復健治療,但病情一直未得到改善,直到一次眩暈發作到站不穩、狂吐,做了核磁共振檢查,才證實是頸椎椎間盤退化引起的「頸性眩暈」。
簡瑞騰表示,病人看過神經內科、心臟科、胸腔科,檢查腦部、心臟、胸腔都沒有問題,由復健科轉診骨科後,核磁共振發現頸椎5/6、6/7節椎間盤退化,先施以「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暫時緩解症狀外,同時也可藉此確認診斷為「頸性眩暈」,為求根治、不再反覆發作,隨即進行手術,切除椎間盤、減壓,並植入支架做融合術,術後症狀完全解除,不再眩暈、頭痛、胸悶。
簡瑞騰指出,一旦頸椎椎間盤因退化、外傷、或反覆抬頭、低頭的過度動作「激惹」到周圍的交感神經幹,就可能造成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引發全身上下不舒服,但大多數的各科醫師普遍認為頸椎退化只會造成手麻腳麻、四肢無力、走路不穩等典型症狀,沒有頸椎退化也會造成影響全身的非典型交感神經症狀觀念,即使核磁共振或X光影像上已發現明顯的頸椎退化或錯位,也無法和病人的「非典型症狀」關聯在一起,因而延誤診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