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17日報導,洛克希德馬丁的副總烏爾默(Greg Ulmer)證實,由於新冠肺炎大流行導致1家國際供應商持續出現問題,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格林維爾市(Greenville)新工廠生產的首架F-16,將比原本計畫的時間晚上1年才得以組裝,要到2022年年底才有望於天空翱翔。

烏爾默在杜拜航展受訪時表示,新冠肺炎導致補給基地受影響並產生問題,而解決此一問題所需要的時間遠超出一開始想像。「目前我們以明年第4季為目標(2022年),努力讓格林維爾工廠的首架F-16能正式撥交。現在大概還有12個月的時間可以努力」。

不過,烏爾默拒絕回答是哪一部分的重要次組件出現交貨延宕,以及哪一間國際供應商出包。其僅回應,新冠肺炎大流行對該公司的員工產生「重大影響」。目前該供應商仍在努力生產,「本應在幾個月前」就該交貨給洛馬的第一組次組件。

F-16目前依舊是外國軍隊的熱門戰機選項,包括台灣、巴林、斯洛伐克、摩洛哥與保加利亞,都是F-16的顧客。2021年稍早,美國空軍才代表這5個國家,向洛馬簽署總額高達140億美元的合約,將生產128架F-16直到2026年為止。

烏爾默證實,包括約旦、保加利亞、菲律賓等國仍有高達300架的F-16潛在市場。與此同時,為因應F-35產量的提升,F-16的生產線由北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搬遷至格林維爾,並於2019年繼續生產線工作。

洛馬今秋稍早宣布,該公司計畫在2022年餘格林維爾再增加300個工作機會,用於F-16的維修與生產。至於賓州約翰鎮(Johnstown)也會再增加80個工作職缺,以展開F-16的相關製造工作。

烏爾默補充,洛馬正尋求開闢部分零件與原料的新來源,一方面削減成本,另一方面也提升生產彈性,以避免次組件生產延遲再次發生。

事實上,洛馬因疫情而導致補給基地受影響的戰鬥機,不只F-16而已;隨著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洛馬的F-35的生產腳步在2020年嚴重受阻。原本預計交付141架戰機,最終只交付120架。

不過,洛馬已於2021年9月宣布將逐步提高產量;先是2021年交付133至139架戰機,然後是2022年交付151架至153架F-35,最後是2023年以後穩定交付156架戰機。

文章來源:COVID supply chain woes add yearlong delay to first F-16 rollout at new facility

#F-16 #供應鏈 #新冠肺炎 #洛克希德馬丁 #F-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