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國人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每年奪走4000到6000人性命,高雄長庚醫院放射科團隊引進釔90微球體注入肝臟技術,進行「體內放射療法」,可以有效「降期」癌症期別,再配合切除肝腫瘤或移植換肝手術,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診斷部及肝臟移植中心教授鄭汝汾指出,釔90是一種帶有放射線物質的玻璃微球體,細如髮絲,從鼠蹊部股動脈注入肝臟後,微球體會滯留在供應肝腫瘤養分的血管中,針對肝腫瘤進行約2星期的放射性照射,藉由β射線近距離殺死腫瘤細胞,藉以達到「降期」的效果,甚至能完全殺死癌細胞。
鄭汝汾表示,長庚醫院先前收治一名66歲肝癌四期女病患,由於8公分大小的左肝腫瘤緊貼肝中靜脈,在無法手術的情況下,施以釔90微球體注入肝臟,進行體內放射療法有效殺死癌細胞後,再進行切除肝腫瘤患部,術後情況良好,觀察1年後並未再復發,未來將再評估是否進行換肝。
另名31歲女性右肝第六段有顆腫瘤,於台中切除後,經標靶免疫療法控制半年後復發,因此南下高雄長庚就醫,檢查發現她的肝布滿許多小顆惡性腫瘤,接受釔90體內放射療法後,復發的小腫瘤幾乎全數壞死,後來由胞兄捐肝救治,術後情況也相當良好。
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診斷部醫師黃柏勳指出,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紀念醫院使用釔90微球體超過15年,且有上千位病患長期追蹤的經驗,都有良好成果,接受釔90及肝臟移植病患的3年整體存活率高達84%,釔90微球體治療法已成為他們的第一線局部治療方法。
此外,釔90治療法除了比其他栓塞治療與口服標靶藥物療效更好外,副作用也較低,放射診斷部及肝臟移植中心助理教授余俊彥醫師說明,利用釔90微球體治療法,常見的疲倦感、疼痛、噁心嘔吐及膽色素上升等副作用會大幅降低,且3年存活率則大幅提升,讓原先不適合肝臟移植或手術切除的病人,有機會進行手術治療,甚至換肝。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