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持續超過一個月,相關動態引發全球關注。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李其澤指出,歐洲國家近期在制裁俄羅斯議題上,與美國不同調,且法國4月即將舉行總統大選,總統馬克宏目前民調看好,居中斡旋的角色讓他聲望只增不減,勢必更積極調停讓戰爭早日落幕,法國恐將與美國分歧。

李其澤日前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表示,法國、德國這兩個歐盟大國,近日都對美國制裁俄羅斯的手段及激烈言論,持反對立場,但其實這兩國身為北約成員,在集體安全的前提下,基本上與美國立場一致;然歐洲高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與糧食,故對俄經濟制裁於歐洲而言是「雙面刃」。

李其澤指出,歐盟國家在這波制裁中受傷很大,尤其法國、德國等西歐國家,過去與俄羅斯關係其實相對溫和,像德國就有55%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佔比也高達2成,德國當然不希望美國繼續在這場戰爭上「火上加油」。

不僅如此,李其澤分析,法國的角色更是微妙。法國將於4月舉辦總統大選,馬克宏民調目前相當看好,他的聲望甚至比俄烏開戰前還高,因他自俄烏危機以來,不斷進行「穿梭外交」,甚至多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積極扮演居中斡旋的角色。馬克宏的行為當然與總統大選有關,因只要他成功扮演好這個角色,對他的選情就非常有利,即便尚未有具體成果,其積極度仍博得法國人認同。從這個態勢來看,法國當然不希望戰爭繼續惡化,甚至會促使戰爭早日落幕,在這點上與美國背道而馳。

文章來源:《中評社》原文
#法國 #美國 #俄羅斯 #戰爭 #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