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各單位老師發揮創意,即使暫停實體教學,也會以每日電話、視訊關懷,加上自製影片搭配實體教具,希望讓孩子在家也能達成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伊甸基金會提供/林良齊台北傳真)
伊甸各單位老師發揮創意,即使暫停實體教學,也會以每日電話、視訊關懷,加上自製影片搭配實體教具,希望讓孩子在家也能達成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伊甸基金會提供/林良齊台北傳真)

在疫情爆發兩年多後,台灣逐漸走向共存的路上,各級學校也會以實體搭配線上課程進行教學,然而對需要早療的慢飛天使來說,卻是另一種挑戰,為了不使早療效果功虧一簣,伊甸各單位老師發揮創意,即使暫停實體教學,也會以每日電話、視訊關懷,加上自製影片搭配實體教具,希望讓孩子在家也能達成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近期疫情開始走向穩定,但許多單位仍因確診、隔離等不同理由停課、或是家長預防性替孩子請假,但對慢飛天使來說,早療的持續性非常重要,許多小事都得靠每天不斷的練習才能學會,一旦暫停,很可能全部重來。像是用湯匙吃飯,對一般小孩來說可能一兩周就能上手,但對肌肉張力不足的發展遲緩兒來說,就得經過幾百次的反覆才能熟練;或是語言發展方面,好不容易透過老師的引導和同儕的陪伴而有進步,一旦缺少練習及刺激,就很容易又退回原樣。

因此伊甸為了讓孩子停課不停學,各單位老師都使出渾身解數,除了基本的電話或視訊關懷外,單位也會將實體教材包寄到家,老師們透過錄製教學影片或是線上直播,希望讓孩子們在家也能跟著做。

如今年4歲的庭庭是23周出生的早產兒,出生時只有500多公克。7個月大時,經醫生判定為左腦損傷,口腔功能異常,於是開始進行語言療育,在去年初進入伊甸日托療育服務。剛開始不太會走路,生活自理需要教保老師協助,但現在庭庭已經可以獨自站立及行走了,認知能力也有很大的進步,在連續2年防疫在家的時間,家長也會配合老師的教學,在家打造簡單的遊戲關卡,讓庭庭持續練習手腳的動作、認知等。

伊甸投入兒童早期療育29年,目前有提供時段、到宅或是日托班等不同的服務形式,並不定期舉辦外展服務,帶著遊具和教具、開著早療行動車到各地進行宣廣,除希望讓社會大眾更能接觸、認識早期療育的重要性,也藉此發現未被挖掘的發展遲緩兒,及時找出他們、及早治療。捐款可洽伊甸基金會官網。

#老師 #伊甸 #慢飛天使 #停課不停學 #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