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電動車、新能源車來說,陳虹燕的預期仍樂觀,全球對於電動化與零碳排的承諾為2025年100%EV銷售、零碳承諾,而零排放車輛宣言(pledge to zero-emissions vehicles),汽車製造商要在2035年或是更早實現100%零排放的新車或貨車銷售,並在2024年實現全球範圍內的新車和貨車達零排放,2035年內在主要市場實現零排放。

新能源車包含三大類,純電動車(BEV)、燃料電池車(FCV)、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車(PHEV),這三類車預估在2022年有機會挑戰1000萬輛大關,年成長(NEV)來到54.8%。

2023年新能源汽車預估為1450萬輛,預估到2025年將有機會來到接近2500萬輛。2025年以滲透率來看,新能源車(NEV)可望來到27.1%。若把電動車解讀範圍擴大,把油電車算進來,那2025年滲透率就有機會突破4成,達到42.0%。

新能源車(NEV)各區域銷售,因不是每個國家、地區都可以很快地去發展電動車,但所有國家都在追求減碳,這個時候油電車雖然沒辦法減這麼多碳排,但對於某些國家還是很好的選擇,整體依舊仍會成長。

大陸、歐洲已是新能源車的領先市場,是新能源最大的兩塊市場,全球汽車銷售第二大的市場,而美國市場因基期尚低而使成長空間大,以及拜登政府上任後也大力推動電動車友善政策,上述兩大因素都令眼光放在這個茁壯大市場,而韓國雖然市場不若其他國家大,但在Hyundai積極推動電動車下也加速新能源車的滲透率。

上述所言在各國發展階段差異擴大,區域狀況來看,經過幾年各國已在電動車發展上走在不同的步伐上,國家間的差異慢慢變大,尤其是在補貼政策上面,提及的大陸、歐洲是走比較快的國家,累積電動車的數量也是較多的,因此補貼政策已經開始改變,大陸雖然2023年持續享有10%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但新能源汽車補貼也將終止,不過大陸各省推動其他優惠措施、放寬通行等,也提高公部門和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車比重,並推進供電網絡建設。

歐洲方面,英國更在今年6月終止電動車補貼,補助對象轉向商用、無障礙車輛和摩托車,以及擴大公共充電網絡;德國補貼降低,從2023年補助6000歐元降為4000歐元,2024年將再降為3000歐元,2024預算用完後即停止補助;法國則補貼改變,6000歐元補助延長至2022年底,2023年部分地區居民可獲3萬歐元零息貸款,特定身分者將汽車換成電動自行車可獲4000歐元補助。

反觀,國家正打開發展大門,反而增加補助,如美國解除補貼上限,2023年開始解除20萬輛補助上限,增加產地限制條件,要求北美組裝、電池零組件及礦產產地,二手車方面也可獲得補助。回來看本土,台灣提出減稅,牌照稅、貨物稅(140萬元台幣以內)減免至2025年;印尼也提減稅,奢侈稅降低,BEV降至0%、混合動力(PHEV、HEV)徵收5%-12%;泰國則補助7-15萬泰銖(依電池容量),消費稅降低0%-2%(原約8%)、進口稅降低20%-40%。總言,各國發展電動車走在不同道路上,未來也要持續關注投資美國等國的差異性。(6-2)

#新能源車 #電動車 #2023年 #2025年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