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眼疾困擾多,尤其常見的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每年就有超過35萬人次就醫。經濟部技術處補助工研院開發2款眼科新藥,包括全球首創「雙標靶」青光眼藥水,以及不須眼內注射的濕式黃斑部病變藥水,皆已技轉給國內生技公司,陸續展開二期臨床試驗,預計明年第三季完成。
青光眼是由於眼睛房水排出機制被堵塞,眼壓異常上升、壓迫視神經而造成視力損傷,患者會感覺視野變小或缺損,嚴重恐導致失明。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標靶藥物與傳輸技術組副組長鄭淑珍說明,眼睛排水有兩大途徑,分別是鞏膜和小樑網,現有的藥物多半是作用在鞏膜,而新藥主要針對小樑網,排水效果較好。
鄭淑珍說明,經實驗發現,在現有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使用新藥後眼壓明顯下降,且該款新藥是全球首創雙標靶,當一個標靶沒效時,另一個標靶仍可以發揮作用,以此解決抗藥性問題。
至於濕式黃斑部病變是一種慢性疾病,由於眼底血管異常增生,導致視力退化。鄭淑珍指出,由於病灶在眼底,目前只能使用注射方式治療,而新藥則是以眼藥水形式,由於表面極度親水、分子小,可以通過眼表及各層構造,將藥物帶到病灶;藥效試驗證明,具有取代現有藥物的潛力。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青光眼、黃斑部病變就醫人數逾35萬人次,且逐年成長中;2019年青光眼健保醫療費就達到15.7億元。經濟部技術處以科專計畫補助工研院,打造全國第一個「眼藥技術平台」,除了成功開發兩款新藥並完成技轉,目前正協助廠商開發新一代功能型隱形眼鏡,並協助8家生技業者強化眼科新藥研發能量。
全球眼科藥物市場規模在2020年就超過300億元,超過新台幣1兆元,2028黏上看704億元,成長超過1倍以上。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由於傳統藥物臨床試驗動輒10年,眼藥最快只需要5年,適合國內廠商積極搶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