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晶片戰爭越演越烈,歐盟成員國也瞭解到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並在今年2月發布了《歐盟晶片法》草案,該法條主要目標就是吸引半導體廠商到歐盟境內設立工廠,增加歐洲各國晶片自產的比重,降低對美國和亞洲的依賴。
據《鉅亨網》報導,歐盟察覺到,半導體產業鏈絕非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可以掌握,現在開始將發展重心放在晶片製造上,各國目前在《歐盟晶片法》草案的第一修改版已經達成初步共識,將極力爭取台積電、英特爾(intel)、三星這三家擁有當今最先進製程的半導體企業,並打造一座能與美國爭鋒的半導體生態圈,吸引晶圓大廠前來設廠。
英特爾在今年 3 月就表示,會在德國展開170 億歐元的投資,興建2 座半導體廠,評估2027年可以展開生產,而從德國外貿與投資處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到,該投資案是整個歐洲至今規模最大的外商投資。此外,英特爾還聲稱未來會在歐盟境內,發展囊括研發、製造到封裝的產業鏈,投資總額上看800億歐元。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英特爾的投資案是《歐盟晶片法》跨出至關重要的一步,歐盟計畫,接下來會將晶片產能從不到全球10%,於2030年提升到占世界生產比重的兩成。
對於馮德萊恩在半導體產業上的樂觀態度,德國智庫「新責任基金會」(SNV)科技與地緣政治專案主任克萊恩漢斯(Jan-Peter Kleinhans)則抱持較負面的看法,他認為歐盟在晶片生產上其實沒有太多存在感,英特爾在歐洲建廠對於提升該區的競爭力也非常有限。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