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兒權小組建議國防教育納入高中以下教材,包括幼兒園都得學辨別砲彈,引發爭議。教育部長潘文忠今(4)日回應,實施全民國防教育,確實得考量到學生不同身心發展階段,提醒兒少委員應以淺白、適合該年齡層的用詞與文字,讓學生得到相關資訊與了解。
教育部今日下午舉行部務會報,潘文忠在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目前防災安全教育有納入課綱,針對國小到高中不同學齡階段,也有相關課程與教材讓教學作為參考。
潘文忠指出,目前高中全民國防必修2學分,主要是對於全民動員、青年動員與校園防災應變等議題,國中、小則是採取融入式教學方式,教育部也編輯全民國防補充教材,供學校參考。
潘文忠提到,國防部也編輯全民國防手冊範本,當時也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來編制合適的版本,提供給當地民眾作為逃生避難路線與場所等資訊使用。教育部則是請各校,就所在縣市版本納入教學素材,讓學生知道在生活與學校住家周邊,相關防災逃難資訊與應變技能,以這樣的做法來推動落實全民國防教育在課程與教學。
潘文忠認為,在全民實施國防教育的作法上,確實得考量到學生不同身心發展階段,因此提醒兒少委員,能將全民國防資訊以淺白、適合該年齡層的用詞與文字,讓學生得到相關資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