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琵先生王徵吉(左起)、導演梁皆得、日本黑面琵鷺專家松本悟,與仿真黑面琵鷺一同現身。(采昌提供)
黑琵先生王徵吉(左起)、導演梁皆得、日本黑面琵鷺專家松本悟,與仿真黑面琵鷺一同現身。(采昌提供)

導演梁皆得跨越30年拍攝的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昨(8日)晚間舉辦首映,邀請到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前署長邱淑媞,還邀請到中華鳥會理事長方偉宏、緯創人文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玲、前立法委員張曉風、奇美醫院醫療副院長田宇峯等,以及在片中現身說法的知名生態攝影家王徵吉、高雄市野鳥學會布袋鹽田專案經理邱彩綢、屏東科技大學教授孫元勳,與日本黑面琵鷺專家松本悟等人共同現身參與,眾人一字排開氣勢十足,也展現出導演的絕佳人緣,讓各界專業人士紛紛站台力挺。

《守護黑面琵鷺》從1992年台南七股的「黑面琵鷺槍殺事件」開始,將台灣家喻戶曉的明星鳥種黑面琵鷺全面紀錄,並透過攝影家王徵吉,以及各界愛鳥人士們,攜手保育與追蹤,讓黑面琵鷺從當年全球僅有300隻,進展到現在已經超越6000隻的驚人成長。電影也探討目前仍為瀕危物種的黑面琵鷺,必須面臨道路開發、光電廠蓋設而導致的棲地流失。面對這些問題,導演梁皆得表示:「這部片從1992年就開始陸續紀錄,其實30年來發生了很多事情,可惜無法全部收錄於84分鐘之內,希望還有機會再出續集將故事延續。」

而繼《老鷹想飛》與《尋找神話之鳥》之後,再度力挺導演的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也表示:「黑面琵鷺幾乎是台灣保育史的一半,牠們在台灣的數量從1992年的150隻,成長到最新數量有4228隻,佔了全球2/3的數量。這是台灣各界長期的努力,也是推動保育的重要指標物種。」黑面琵鷺在台灣的數量成為全球第一,但棲地流失導致的生態危機,仍然需要大家的重視與關注。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也分享:「梁皆得導演的致詞總是最短,但故事卻最為濃郁,我們是在守護黑面琵鷺,但同時黑面琵鷺也正在守護著我們,讓我們能夠重新反思保育、濕地、國際推廣等多項問題。」

不僅松本悟特地從日本飛來台灣支持,首映會上,更驚喜邀請到2隻來自遠方的嬌客—黑面琵鷺「親自到場」,讓現場嘉賓又驚又喜,感受到黑面琵鷺的珍貴模樣。是國內知名動物醫師祁偉廉與其兒子,協助精心製作的仿真模型假鳥。梁皆得導演透露他們在模型上裝設小型攝影機,得以靠近黑面琵鷺,進而捕捉牠們洗澡等珍貴畫面,讓觀眾們可以近距離欣賞黑面琵鷺,一睹這群明星嬌客的樣貌與行動。

該片核心人物—「黑琵先生」王徵吉也特地從南部北上親臨現場。片中捕捉他追索黑面琵鷺的30年生涯歷程,以及他在過程中歷經的喪妻之痛,也曾走過罹癌之苦,但王徵吉仍堅持不懈拍攝黑面琵鷺,他的故事讓眾人為之動容。王徵吉有感而發地表示:「這整整30年的經歷中,前20年我戰戰兢兢地走遍黑面琵鷺的繁殖區與度冬區,向當地民眾推廣與教育,而接著的10年我罹患大腸癌,很感謝奇美的田副院長救活我,讓我多了現在的10年,希望大家能進戲院一起看看這個故事。」

梁皆得導演則希望能透過本片,將王徵吉的樂觀精神傳遞給眾人,並讓台灣民眾對熟知的黑面琵鷺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期許電影上映後,能有更多人一起加入「守護黑面琵鷺」的行列。《守護黑面琵鷺》將在3月24日全台上映。

#黑面琵鷺 #導演 #守護 #梁皆得 #30年